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35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79篇
经济学   175篇
综合类   25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6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8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智 《南方经济》2018,37(8):47-59
近年来针对股市资产价值变动与消费关系的研究多采用宏观数据,难以揭示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细节。为克服以上缺陷,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总体较弱,其中市值变动的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改善性消费上,而对饮食等日常必须消费和奢侈品消费影响较小,这可能与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投资方式有关;(2)随着年龄增长,居民的收入分布和资产配置倾向发生改变,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不同年龄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分布。研究结论揭示了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股市改革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们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可以富其国裕其民的。然而,我们所要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不仅要富裕,而且必须是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市场经济,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文遵循实事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从市场经济旨在提高效率、社会主义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公正、路径依赖和历史沿革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伟大选择。这样的选择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3.
周开国  邢子煜  彭诗渊 《金融研究》2020,486(12):151-168
本文采用行业收益率溢出指数度量股市行业风险,并进一步研究中国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同时引入股息率和利率两个中介渠道深入挖掘其传导机制。我们运用GARCH-in-Mean模型对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一阶矩和二阶矩相互关系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水平值和波动率都存在双向影响,对外溢出效应较大的行业起主导作用。此外,股市行业风险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面,股息率和利率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行业风险的影响方面,只是利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共振”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Several recent papers have documented the benefits of debtor-in-possession (DIP) financing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firms in Chapter 11. However, the view on benefits is not unanimous and some legal scholars have raised doubts about DIP financing's effects on debt-holder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xpropriative wealth transfers.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is issue by analyzing both stock and bond price data for a comprehensive sample of DIP loans and find significant positive abnormal stock and bond returns at the announcement of DIP loans. Also,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of wealth transfers from junior to senior debt-holders. Further, we examine the DIP loan process in detail and we document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features of DIP loans such as maturity, covenants, fees and interest charges. We find evidence of intense monitoring using covenants. We also find higher fees and charges associated with DIP loans. We argue that overall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ol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相似文献   
5.
股份回购早已成为上市公司为配合资本结构决策或股利政策而广泛采用的财务举措,而在我国股份回购无疑也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项重大制度突破和金融创新。本文首先阐述了股份回购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公司股份回购的相关情况,着重地分析了股份回购的负财务效应。最后针对股份回购负财务效应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使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研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Summary. A series of financial anomalies motiva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ories that modify the rational expectations ideal. Two possibilitie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The literature on behavioral finance relaxes the assumption that agents form beliefs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probability and assume, instead, that simpler heuristic rules are used. Another stream of the literature assumes that agents process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Bayes rule, but do not posses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know the true data generat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Bayesian and Behavioral agents coexist and trade in a standard dynamic asset pricing model. A long-standing conjecture is demonstrated. It is shown that, under suitable assumptions, Bayesian agents drive Behavioral, non-Bayesian agents out of the market. Hence, asset prices are eventually determined under the Bayesian paradigm.Received: 3 June 2004, Revised: 17 September 2004,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83.Preliminary versions have circulated under the titles Markets Favor Bayesian Models and Market Selection of Empirical Models under Limited Information. I thank Larry Blume, David Easley, Larry Epstein, Armando Gomes, Bruce Hansen, Lars Hansen, Richard Kihlstrom, Grace Koo, George Mailath, Werner Ploberger, Andrew Postlewaite and Shakeeb Khan for useful comments. I also thank participants at the NBER GE meetings, Evolutionary Finance conference in Zurich, Latin American Meetings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Stanford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Economics, the Instituto de Matematica Pura e Aplicada, the theory seminar at Brown, Chicago, Harvard-MIT, Minnesota, Penn and Wisconsin.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nt SES 0109650.  相似文献   
8.
In the “perpetual youth” 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 of Blanchard and Yaari, if leisure is a “normal” good then some agents will have negative labor supply. We suggest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by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Greenwood, Hercowitz and Huffman’s utility function. The modification incorporates real money balances, so that the model may be used to analyze monetary as well as fiscal policy. In a Walrasian version of the economy, we show that increased government debt and increased government spending raise the interest rate and lower output, while an open-market operation to increase the money supply lowers the interest rate and raises output.  相似文献   
9.
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跨国公司区位选择微观理论为基础,利用条件Logit模型,对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1995年到2007年期间,457家美国子公司和537家欧洲子公司在华个体区位选择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集聚效应是样本公司区位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华投资的欧美制造业公司普遍采用"集聚"这一战略,其子公司大量集聚在东部地区,盲目吸收外资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并不合适,尤其是中部地区。因此,在文章末,本文对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减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合理引用外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总结了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的经济含义,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问题,以及统一以最终需求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年第一份中国8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于还不及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正是由于这一影响,中国内陆地区的反馈效应不及沿海地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