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0篇
财政金融   187篇
工业经济   107篇
计划管理   1426篇
经济学   406篇
综合类   742篇
运输经济   19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349篇
农业经济   358篇
经济概况   4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铁路敞车车门检修问题以及工艺改进。为了进一步革新铁路敞车车门检修工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了解铁路敞车的车体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耐腐蚀性、密封性以及安全性等特性,对铁路敞车门锁安全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论文主要针对铁路敞车车门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检修工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经济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些现代产业经济学相关问题,探究这些经济学前沿问题对助推现代化经济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背景,论文首先剖析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的意义,之后列举当前国内主要存在的一些前沿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助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的集中度逐渐提升,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这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时期要提高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提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论文介绍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4.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很好地将企业各部门与企业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利用,以此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促使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国经济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变到稳定发展的阶段下,市场经济在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推动制造企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方式,能够大幅度地改善制造企业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普惠型医疗保险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一大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普惠型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其次通过对国内部分保险公司线上及线下调研,发现当前普惠型医疗保险发展面临配套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市场认可度普遍偏低、可持续经营能力不强、保险效果低水平重复、相关主体联动不足等困境。进一步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相关经验,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立足点,提高保险规制水平;以强化市场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市场认可度;以优化运行模式为突破点,激发保险生命力;以设计差异化产品为关键点,强化保险增补性;以建立联通机制为动力点,提高相关主体协同度。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与途径:消除其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  相似文献   
57.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 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增收问题,一切破解三农问题的措施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为此,应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发展 城市经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和解决信息时代出现的网络经济新问题。在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问题与障碍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59.
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是目前旅游资源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介绍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上,回顾了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TCM和CVM两种经典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存在的三大问题:第一,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参考已有的价值分类系统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体系;第二,现有价值评估方法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指出了旅行费用法(TCM)和条件价值法(CVM)两种经典评估模型的不足;第三,旅游资源价值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子体系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60.
The groundzero premise (so to speak) of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is that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is the basic, continuing, inescapable problem for all living organisms; life is at bottom a survival enterprise. It follows that survival is the paradigmatic problem for human societies as well;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any other, more exalted objectives. Although the term adaptation is also familiar to social scientists, until recently it has been used only selectively, and often very imprecisely. Here a more rigorous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concept of adaptation is proposed in terms of basic needs. The concept of basic human needs has a venerable history – tracing back at least to Plato and Aristotle. Yet the development of a formal theory of basic needs has lagged far behin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ncept of objective, measurable needs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that have dominated economic and social theory for most of this century, namely, valuerelativism and cultural determinism. Nevertheless,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effort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o develop more universalistic criteria for basic needs, both for use in monitoring social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and for public policy formulation. Here I will advance a strictly biological approach to perationalizing the concept of basic needs. It is argued that much of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and the motivations behind our revealed preferences and subjective utility assessments), not to mention the actions of modern governments, are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eeting of our basic survival needs. Furthermore, these needs can be specified to a first approximation and supported empirically to varying degrees, with the obvious caveat that there are major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variations in their application. Equally important, complex human societies generate an array of instrumental needs which, as the term implies, serve as intermediaries between our primary needs and the specific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within which these needs must be satisfied. An explicit framework of Survival Indicators, including a profile of Personal Fitness and an aggregate index of Population Fitness, is briefly elucidated.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a basic needs paradigm could provide an analytical tool (a biologic) for examining more clos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ehaviors and institutions and their survival consequences, as well as providing a predictive tool of some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