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72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54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东部,中俄边境地区,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运用生态旅游的原理,阐述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提出了该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2.
构建闽台森林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资源开发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台湾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福建与台湾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类似性 ,两岸可以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资源开发体系 ,开展两岸森林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 ,达到资源共用 ,客源共享 ,实现两岸旅游经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3.
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相利  臧淑英 《经济地理》2006,26(6):1071-1075
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持续的热点旅游形式,对于林区而言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也是其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重要方式。伊春市是我国最大最典型的林业专业化资源型城市,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与经济基础条件良好、旅游行业发展也初具规模,又恰逢城市产业的转型时期,旅游业被列为城市发展的五大支柱性接续产业来重点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振兴重要举措的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重任,推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采取“一个主题与二个基点、三个结合与四个原则、五个系列”的发展战略以全面实现伊春森林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将桂林旅游圈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与户外拓展培训相结合,通过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组织调查、研究,构建起新型的具有较强实操性的拓展训练型生态旅游模式,同时,将该地区的原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有效地利用起来,把研究成果打造成特色旅游精品,推进户外拓展型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5.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草原旅游资源的不良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对策。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草场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点间彼此孤立,规模集聚效应欠缺,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管理水平偏低。从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加强草原旅游区与其它产业的组合、丰富草原旅游产品及加强产品组合力度、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位一体的管理水平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考虑到当地区位条件、风俗习惯及旅游环境等因素,提出规模集聚开发模式、草原生态观光与文化相融合的开发模式、区域联动开发模式等3种模式以供发展模式调整选择,并以期为类似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提供决策性建议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6.
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陕南地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多面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陕南地区虽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交通便利等优势,并紧跟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但由于其发展基础薄弱,导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文章针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威胁以及机会,为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7.
孙冬英  沈中印  杨云仙 《改革与战略》2010,26(5):153-155,160
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便利的交通四方面分析了两者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8.
在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部门乃至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研究了该地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9.
城市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但很少研究关注现有森林生态旅游区的服务质量提高问题。文章以武汉市城市森林生态旅游区的顾客为样本,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旅游区产品服务质量、关系服务质量和顾客忠诚的关系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产品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稳定性、移情性等质量属性与顾客忠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对顾客关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产品质量可以通过顾客关系质量路径影响顾客忠诚。  相似文献   
120.
邱瑛 《特区经济》2011,(9):158-160
生态旅游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兼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西藏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区位等原因,还有许多障碍因素制约着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针对性地从规划、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