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5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370篇
财政金融   589篇
工业经济   438篇
计划管理   1991篇
经济学   3938篇
综合类   2614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199篇
贸易经济   1520篇
农业经济   2236篇
经济概况   241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441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798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1135篇
  2011年   1520篇
  2010年   1191篇
  2009年   952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1153篇
  2006年   1141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 ,从完全禁止户口迁移到数量限制政策 ,再到征收费用政策和放开小城镇入户限制的逐步放松户籍管制政策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 ,损害逐渐减轻。我国放开小城镇户籍限制的改革放活了地方经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是由经济内生决定的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那些放开户籍限制的城市也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问题。放开户籍限制不会构成对城市就业、住房、治安、交通的压力 ,反而创造了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72.
整合产品服务系统——实现循环经济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产品服务系统(IPSS)是一种社会组织创新战略,通过将目前仅生产和销售有形产品的相互分离的工业生产与服务体系有机地整合,以比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更低的环境代价,有效满足顾客需求。作为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整合产品服务系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本文讨论其产生的背景,给出其定义和理论框架,介绍其发展历程,以便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报废汽车回收体系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丹  林云  代应 《物流科技》2007,30(3):44-46
报废汽车的回收重用一方面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汽车行业贯彻实施的结果,另一方面来源于再制造环节中蕴藏的丰厚利润的诱导.目前我国回收利用报废汽车的方式比较落后,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重用.本文构建了一个由汽车制造商牵头纽建,以功能多样化的回收中心作为中心处理单元的报废汽车回收体系结构模型,以期实现更高层次的回收重用.  相似文献   
74.
文章介绍了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内容、类型,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外向型经济对中国中部崛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剑 《企业技术开发》2006,25(5):36-37,60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总里程的不断增加,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愈来愈严重,所以有必要进行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文章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筛选原则、指标初选、指标体系确立的具体分析与研究,完成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本文在解析知识经济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经济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我国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最后从增强吸收知识、获取知识、交流知识能力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王远  杨晓庄 《物流科技》2006,29(6):169-171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对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立足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房地产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8.
绿色通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关绿色通道的理论及应用是近年来国内外景观设计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从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视觉美学评价、综合型绿道规划思想与方法、使用格局与体验、实施和管理及与相关政策的关系、各国绿道建设与发展情况七方面回顾与评述了绿色通道研究的进展,介绍了这一思想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赵伟 《价值工程》2007,26(8):14-16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对外贸易中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鉴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情况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我国要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循环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bates surrounding whether or not we have now moved into a new knowledge economy and/or knowledge society and if so whether this shift is as significant and as far reaching 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is possible transformation the plac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has been crucial. Debate has occurred across both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with differing emphases as is shown in the ranges of definitions that we review in the paper. One consistent factor is the lack of clarity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m both within and across the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ssues that the debates raises in a more grounded way, the paper explores them in rela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and the intellectual commons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is developed through an analysis firs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role within this of uncertainty, technologies, complementarities and elective affinities and the way IP was protected and controlled through patents, secrecy, being first to the market and copyrigh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examines definition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role within thes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e ways that IP is protected and controlled have changed. In the debate about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ole of innovation via human capital with a greater reliance on intellectual capabilities has been emphasized. The role of IP thus remains central but is now challenged by the rise of new forms of communication, which make its protection harder and move much of the concern with respect to regulation to a global rather than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