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具有多目标导向和多功能综合的绿色网络体系,绿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功能逐步成为研究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文化线路作为世界遗产研究的前沿概念,注重背景环境和相关区域的整体价值,以文化线路作为绿道规划选线的基础,增强了绿道的可识别性和历史感.通过对草原丝绸之路(元上都至元中都段)文化线路要素(背景、内容、作为整体的跨文化意义、动态性与环境)、关联区域(空间关联、视觉心理关联、城乡体系及交通关联)、敏感性(地形地貌、水体、植被覆盖、土地利用、遗址缓冲区)分析,提出绿道选线原则、方法及服务设施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2.
都市型绿道的感知与满意度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都市型绿道"的"绿色、生态、宜居、幸福"的理念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绿道的建设及使用处于探索时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市民对"都市型绿道"的感知及满意度。利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绿道的12个观测变量中提炼出市民感知的5类主成份因子,再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这5类因子中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子,依次为生态景观、通达性和配套设施。通过分析发掘"都市型绿道"的优势因子与弱势因子,对绿道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3.
位置服务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目前城市规划、地理学科已进行大量应用,而少有研究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于北京市公交刷卡大数据处理后的二次数据,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绿道规划方法研究。研究通过将公交刷卡数据与人口出行分布规律进行耦合分析,在城市不同功能区确定绿道连接的重点区域,同时,根据绿地的景观性、文化性和生态性建立绿道载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斑块作为绿道依托载体,最终根据服务功能进行绿道网络优化确定绿道规划线路。以期实现绿道的功能拓展,使绿道成为连接城市多种功能区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紧凑布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建成环境的人地关系评价体系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网建成环境现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从人地关系的概念入手,引入人地关系(MLR)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探讨绿道建设中出现的相关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使用者(人)-绿道(环境)"关系为中心的区域绿道网的建成环境人地关系评价体系研究假设以及研究思路,并进一步阐述绿道网建成环境人地关系评价研究对实现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建设优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建平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125-128
空间管治理念的引入及其在区域规划及管理中的应用,是因应珠三角城镇群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1990年代以来,伴随城镇群的发育成长,珠三角空间模式和管治思路在不断演进,形成了由先前关注建设地区向现在关注非建设地区转变、由起初"单一控制"区域绿地向目前"控融结合"利用区域绿地转变。这些转变契合了建设宜居城乡的时代要求,为珠三角绿道规划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使空间管治思想进一步转化为"建设区域绿道网"这一"共赢"各方的策略行动。  相似文献   

6.
吴雪  张云路  李雄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中插27-中插32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绿道是稳定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乡村人居空间、促进乡村三生空间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基于乡村三生融合发展的规划背景,首先探讨了乡村绿道的概念与功能,其次围绕乡村绿道规划目标,提出了在三生空间融合目标下更为精准化的乡村绿道选线方法:即构建乡村绿道布局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叠加作为绿道选线的成本度量数据,运用成本连通性工具生成最低成本路径,经过人工修正获取乡村绿道的选线布局.最终以怀柔科学城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以期对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绿道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绿道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并结合广州番禺绿道实例,分析了绿道建设通过串景成网重构地域景观格局,通过设施共享、生态融合、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旅游产业基础,在生态、经济、环境等方面对于区域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在很多的城市在建设的时候,都开始规划城市绿色通道,经过多次的实验表明,城市绿道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还能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海霞 《价值工程》2016,(4):252-254
本文在阐述城市绿道与生态网络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利用城市绿道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系统。并在对郑州市绿地规划建设现状,自然生态、人文、交通和政策要素进行分析,提出适宜的城市绿道布局的生态保护、连续贯通、地域特色和延续文脉、工程可行四原则,以及相应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而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台中市在绿道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该市的绿道进行了实地调查,系统分析概括规划设计特点、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功能(交通、防灾避难、环境教育、文化传播及提升经济价值),从而为我国内地城市绿道规划建设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静  秦笑颜 《价值工程》2014,(5):316-317
城市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绿色空间环境这一普遍愿望的体现,本文从绿道的作用、形成条件、绿道选线、功能结构等角度出发,对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旨在为将来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胡玲  顾力天 《价值工程》2011,30(18):98-99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本身失去了许多美好的因子,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也拉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台州市"一心六脉"的城市规划格局是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有力释义,是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其中"一脉"——"心海绿廊"的景观规划中,提出"留住遗失的美好"的主要规划理念,是尊重和保留基址中自然和人文印记的主要规划思想,是景观规划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3.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杨柳  林娟  池敏君  王旭云 《价值工程》2012,31(29):294-295
遥感技术是新兴的一项探测技术,己被广泛的应用于测绘、城市规划、水质检测等多个领域。本文阐述了在秦岭生态区的保护和建设过程中,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植被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规划建设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绿道网是维护区域生态、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社会民生、带动经济发展的践行之道。以珠三角区域绿道为例,根据区域绿道"规划—建设—管理"的实现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域绿道网的规划方法、建设措施和管理运营手段,回顾了绿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期望能够拓宽绿道网的建设思路,为绿道网向更广泛地区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绿化隔离带概念已经有大约100年的历史,特大城市周围建设绿化隔离带是国际上很多城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防止城市蔓延的一种重要举措.虽然绿化隔离带规划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是它缺少同时代的绿色通道概念具有的生态和休闲等内在优势.本文主要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从分析其规划思想和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北京市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转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基于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功能区划基本思路为指导,构建了包括城市功能类型选择、生态区划、自然生态维护优先功能区划、资源定位功能区划、城市功能区划初步方案形成、基于公众意愿功能区划6个步骤的城市功能区划框架,并对各步骤的策略与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厦门城市功能区划实例中,围绕着主导产业旅游,以第三产业为主,把厦门划分成13个功能区.与传统的城市功能区划比较,所研究构建的城市功能区划框架在这些方面更为合理:以城市发展战略把握城市功能结构进行功能选择,以生态区划为基础遵循自然生态维护优先、资源定位原则进行功能区划,将公众参与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先海域功能区划后陆域功能区划等,采用的技术方法也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8.
结合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在编制与实施中的创新性实践探索,探讨绿道网规划设计中的创新理念与规划思路,以期为我国正在兴起的绿道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