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4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332篇
财政金融   610篇
工业经济   826篇
计划管理   2913篇
经济学   3134篇
综合类   1986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118篇
贸易经济   1730篇
农业经济   366篇
经济概况   226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1186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1211篇
  2010年   976篇
  2009年   866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41.
本文从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提出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探讨区域层面的差异特征;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区域与行业双重层面,探究技术创新在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进程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当前中国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整体上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阶梯化分布特征,差异突出体现在规模优势层面。其次,技术创新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整体上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且表现出区域和行业差异。一方面,不同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发挥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同于数字化服务业,技术创新对数字化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持续驱动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的非均衡性状态。  相似文献   
142.
一百年来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经历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部分领先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生产力迅速提升,技术进步显著,高新技术及有关产业快速发展。其最重要的经验在于:第一,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科教兴国战略积累了大量人力资本基础,通过优化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了劳动者推动技术进步的积极性。第二,有效发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顶层设计和五年规划引导推动技术进步的阶段目标和路线,利用举国体制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第三,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当前,中国工业技术还面临着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仍待激发、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威胁加大等问题。需要继续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进一步扩大高质量对外开放以提升工业技术进步的质量,多管齐下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党员身份在企业创新面临环境不确定带来冲击时的“稳定器”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的提升抑制了企业创新,高管党员身份能通过降低研发支出挤出程度和优化融资环境两个渠道有效缓解环境不确定性的创新抑制效应。党员高管的创新“稳定器”效应更多地体现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阶段,在平稳发展时期,应平衡好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与企业创新发展自主权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实施使党员高管决策风格更加稳健、保守,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同时强化了面临环境不确定性时高管党员身份的“创新稳定器”作用。在当前企业创新面临高环境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本文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党组织参与创新治理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高不确定性背景下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供了可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4.
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守贵  曾尊固 《经济地理》2002,22(1):8-11,27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有赖于在四个方面的重新认识:首先,可持续发展是观念性、战略性实践性的统一;其次,可持续发展是层次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统一;最后, 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5.
加入WTO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挑战,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也受到WTO相关规则的冲击。本文从加入WTO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的变化,在分析我国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优劣比较的基础,上根据WTO相关规则和现状,提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世后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的应对之策略。  相似文献   
146.
论我国金融生态圈优化与金融创新的功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生态圈与金融生态环境不应被混淆,前者能更深刻地揭示和刻画金融体系中各构成部分之间彼此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发达国家的金融生态圈因其良好的系统循环关系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如果人为地限制某些金融品种的发展,就会使金融"食物链"发生脱节.我国目前的金融生态圈存在系统性缺陷,金融种类不符合现代金融良性循环的要求.应通过金融创新补足缺失的金融种类,并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良好的创新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7.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是在现代技术创新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创新模式。其目的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使网络中所有成员共同获益。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及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一系列组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8.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如今商业环境变化迅速,持续地获得利润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商业模式给企业提供了参考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框架。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包括:为谁,做什么,如何做,如何盈利四部分。其创新的途径主要有重新定义顾客,提供特别的产品/服务,改变提供产品/服务的路径,改变收入模式,改变对顾客的支持体系和发展独特的价值网络。企业有必要适时创新自身的商业模式,保证持续地盈利,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9.
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结构及创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多元化、板块化结构,着重提出并强调了创新资源的供给和吸纳能力在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并分析了研究型大学构建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战略选择,即实施开放创新战略、集成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和创新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0.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深层阻滞因素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像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从运行层面看,民营经济仍然面对各种体制与非体制、人为和非人为的制约因素。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影响其可能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政府政策、融资及资金、人才、创新与技术进步以及管理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