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42篇
计划管理   252篇
经济学   240篇
综合类   230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28篇
贸易经济   124篇
农业经济   54篇
经济概况   2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农民工的工资市场决定存在失灵,主要是农民工劳动力供求的变动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微弱,农民工劳动力短缺与其工资水平偏低并存。这种失灵直接源于农民工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性、需求垄断性和信息非对称性所决定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缺陷,根源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包括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制度壁垒、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和信息传导的制度缺失在内的制度困境。而培育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完善相关制度是解决其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现实出路,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利用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地调查数据,并将其分为县城和乡村两个类别,分别分析经营能力、融资行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县城还是乡村创业,经营能力中的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以及融资行为中的融资可获得性对创业短期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融资行为中的实际融资渠道对创业短期绩效影响不显著;经营能力、融资行为对创业长期绩效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乡村,在县城创业,提高管理能力对创业绩效作用更大,且适当增加负债有利于创业长期绩效;相较于县城,在乡村创业,提高销售能力更有利于创业绩效,且降低负债有利于创业短期绩效。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也有差异。同时,融资行为在不同类别的经营能力与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文章通过意愿需求和制度供给两个层面分析湖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的代际差异,为地方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文章基于湖南省6 091名农村流动人口样本,选取农业转移人口的后顾之忧为核心解释变量,其余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流动特征为控制变量,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代际差异,通过城市和年龄的固定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相比于"务工经商"的流动群体,拥有"较稳定的职业""较高的收入"和"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在城市落户定居;现有市民化政策更加倾向于男性,但女性的落户意愿反而更强;"受教育程度越高,落户可能性越大"仅限于第一代农民工;有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需求的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城市。[结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能够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4.
亓昕 《经济学(季刊)》2012,(6):55-60,54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05.
基于东部9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结合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考察了农民工家庭城乡消费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农民工家庭消费的3/4发生在城市,且城市消费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农民工家庭的城乡消费有着不同的决策机制,但都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均住房资产是影响城市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纵向的分化,还体现在横向的分化。不管是农民工的纵向分化还是横向分化都是学术界和整个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用农民工的横向分化视角来研究纵向分化问题是一个极佳的研究方式。从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的视角出发,把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作为自变量来研究其对社区文化参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经济地理》2012,32(5)
务工目的地选择是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基础,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上了解农民工流动的空间规律。通过对随机分层抽样产生的河南省11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务工目的地大分散、小集中,县内和省外占较大优势。务工者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中部作为务工源并未形成最核心的务工区域。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家庭人口、人均耕地、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地形、村交通、离最近城市距离、关系网络等因子。从务工目的地角度观察,在省域尺度上,综合考虑务工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务工距离的务工引力系数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农民工对务工目的地的选择,经济较发达、距离较近的目的地是务工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8.
杨哲  王小丽 《经济与管理》2012,26(7):20-23,4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入城市,推动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他们有着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养老保险的缺失而严重受阻,不但有损新生代农民工切身利益,也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应以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以土地流转为途径、以自身保障意识为前提的发展模式,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养老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9.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创业与国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是劳动者对自身或他人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国家的相关政策会对创业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国家对海外归国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给予了众多政策优惠,但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创业却鲜有政策支持,不符合公共政策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为"流动的劳动力体制"及附着其上的其他政策的存在,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户籍分层,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也遭遇瓶颈。为此,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流动的劳动力体制"的情况下,应对的办法是放松其他现有政策限制,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平台。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分析林改职工投资行为特征,探讨影响林业投资的深层次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林改职工具有林业投资率低、营投资意愿下降较快、倾向于短期效益明显的项目等行为特征,生态效益体现不明显;虽然影响林改职工投资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林业税费高、营林风险高等因素,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林改职工投资行为却是在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约束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只有对限额采伐管理和生态补偿这两项林业制度做出适当调整,林改职工才会调整林业投资行为关注生态效益,进而推动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