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70篇
  免费   2361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财政金融   5633篇
工业经济   2612篇
计划管理   13029篇
经济学   11318篇
综合类   12698篇
运输经济   386篇
旅游经济   1072篇
贸易经济   8445篇
农业经济   4350篇
经济概况   8474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699篇
  2022年   874篇
  2021年   1292篇
  2020年   1665篇
  2019年   1106篇
  2018年   1055篇
  2017年   1168篇
  2016年   1299篇
  2015年   1575篇
  2014年   3686篇
  2013年   4471篇
  2012年   5156篇
  2011年   6703篇
  2010年   4954篇
  2009年   4431篇
  2008年   5056篇
  2007年   4710篇
  2006年   4647篇
  2005年   3454篇
  2004年   2442篇
  2003年   1957篇
  2002年   1282篇
  2001年   1164篇
  2000年   772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196篇
  1983年   140篇
  1982年   101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2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is paper uses a tractable macroeconomic model with idiosyncratic human capital risk and incomplete markets to analyze the growth and welfare effects of business cycle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business cycles eliminates the variation in idiosyncratic risk. The paper shows that a reduction in the variation in idiosyncratic risk decreases the ratio of physical to human capital and increases the total investment return and welfare. If the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one, then economic growth is enhanced.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business cycles based on a calibrated version of the model. Even for relatively small degrees of risk aversion (around one) the model implies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business cycles has substantial effects on investment in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and welfare.  相似文献   
992.
企业成长中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是企业能力的基础,它的形成和演变累进性,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本文分析了企业发展中路径依赖现象形成的逻辑,以及它在不确定环境下存在的“成功悖论”。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路径突破概念,用来描述企业在某一时点上对原有路径的突然改变,并论述了知识创新的两种模式和路径突破的三种机制。  相似文献   
993.
投资选择权约束、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定的股票总是被市场上特定的投资者群体持有 ,以反映该投资者群体对投资资产价格的评估意见。投资者意见的分歧会导致股票市场的资产出清价格偏离均值 ,股票价格趋于均衡的波动幅度也会变大。中国股市上投资者投资选择权的约束加大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权来促进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的缩小能有效降低中国股市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通常认为地方官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积极角色,近来国家也有意通过干部交流促进省区平衡发展,但国内还没有定量识别地方官员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本文基于1978—2005年间省长(书记)交流样本构造了省长(书记)与省区相匹配的面板数据,系统地实证分析省长(书记)交流对流入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即省长交流效应),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省长交流能够使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这种省长交流效应是通过在流入地采取大力发展二产、重视一产、忽视三产的产业发展取向实现的。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增进对加强干部交流破解省区发展不平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5.
制度演进理论将制度变迁行为归结为制度主体对环境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在完全信息和缺乏外在约束条件下,制度将会按照某种方式向最优的均衡路径逼近。但是,信息的不完全性、经济实体的制度兼容性以及转轨经济面临的产权、效率约束都会改变制度演进的路径和结果。根据Barro(1991)和Skott(1999)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制度的动态演进方程,文章对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制度演进长期均衡路径进行了考察,勾勒出一幅全新的制度演进图景。同时,运用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文章考察了模型对中国经济制度演进路径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永实 《经济地理》2007,27(4):621-624,628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探讨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问题。理论推导得出,按照区域农产品生产优势来选建农业专业化部门能够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区位商和平均值法分析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县份的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已现端倪。但目前大多数县份主导产品不显著,专业化生产与农业资源禀赋不相协调。按照县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创建农业专业化部门,将是福建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协调县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股权化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和大趋势.如何在实际操作层面解决"两权分离"悖论,不仅是现代公司制度运作和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起点、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1992年以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经历了三次浪潮.目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稚行股权激励计划,已经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如何实际"行动"的问题.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积极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是未来中国企业必然而明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98.
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跨国公司区位选择微观理论为基础,利用条件Logit模型,对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1995年到2007年期间,457家美国子公司和537家欧洲子公司在华个体区位选择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集聚效应是样本公司区位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华投资的欧美制造业公司普遍采用"集聚"这一战略,其子公司大量集聚在东部地区,盲目吸收外资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并不合适,尤其是中部地区。因此,在文章末,本文对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减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合理引用外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民族文化变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族文化内在驱动力这一重要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实际上,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当地居民,而环境保护观念主要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对云南民族生态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汉文化、近现代文明、地域权力变更与“左”倾思想。最后,探讨了解决云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摩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窜货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 《技术经济》2006,25(6):111-114
在我国企业的分销渠道建设中往往会遇到窜货现象。它是现代市场营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对渠道成员和产品制造商的伤害极大。对窜货现象进行剖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产生窜货的原因多种多样。很多学者都对窜货现象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并撰写了文章。他们对窜货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时大多是从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本文在对窜货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时应用博弈理论对窜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预防和避免窜货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