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670篇
工业经济   214篇
计划管理   1148篇
经济学   860篇
综合类   493篇
运输经济   33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904篇
农业经济   247篇
经济概况   781篇
信息产业经济   49篇
邮电经济   1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本文在回顾我国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以会计假设、会计本质、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的缺陷及新的研究趋向--双起点论的不足,认为应将会计对象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于同样以会计对象作为逻辑起点的观点,由于各学者对会计对象内涵定义的不同,其构建的理论体系是存在偏差的。笔者认为以价值增值运动为会计对象是合理的选择,并以此作为逻辑起点构建了会计理论体系的粗略框架。  相似文献   
72.
李俊丽  盖凯程 《经济问题》2007,330(2):17-18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低产出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高投入,而非依靠生产率的提高.这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政府主导的外生性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的表现形式,但是会随着市场经济由外生性向内生性的变迁过程中被自然剥离出来,在内生性市场经济视角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73.
顾客价值创新: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新逻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梅  金照林 《经济管理》2003,(12):21-26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营造的是一种基于逻辑的竞争优势,它是对传统竞争对抗性战略逻辑的一大突破。本文通过对传统逻辑与价值创新逻辑的比较,探讨了动态竞争环境下顾客价值创新逻辑的构建以及战略实施,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4.
解构主义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建筑思潮之一,文章对解构主义的思想来源,建筑手法和时代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西方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的逻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西方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原则到具体、由重物质激励到重精神激励、由强调制度的作用到强调文化的价值,形成了一个体系较为完整的理论大厦,对我国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从劳资关系到员工关系——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分析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19世纪中期  相似文献   
76.
政府实施经济管制政策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迄今为止研究管制的政治经济学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也是任何经济管制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遵从公众利益论和集团利益论两大理论脉络,对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归纳和点评,由此形成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框架。  相似文献   
77.
对管理有方的企业来说,常年的市场拼搏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已经埋下了过程优化的伏笔,它们隐隐意识到过程解析对于企业的积极牵引作用,只是还不那么清楚明白,不那么系统条理地显山露水,为此,有必要对已多少认识到过程作用的企业提供一幅清晰而逻辑化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78.
王利平 《经济管理》2003,(16):23-28
本文从两千年来在中国社会管理实际中起支配作用的逻辑和机理角度,梳理和概括了中华管理传统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得失功过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9.
《经济》2006,(3):6-6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其理论意义与终极价值毋庸置疑;而“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其内在逻辑则是社会矛盾积聚到某一程度的反应:当今社会存在着不和谐因素,社会冲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关键不在理念层面。而在实践层面:如何认定不和谐因素?如何消除不和谐因素?哪些因素应该优先处理?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就此达成共识,“和谐社会”难免沦为各个利益集团自说自话,结果只能加剧整体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80.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学。迄今,所有的经济学由于其任务和宗旨不同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四个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据它的任务和宗旨,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分析其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中国的个性,揭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范畴和逻辑起点的理论规定性,进而全面展开,创立新的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