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94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大城市加速扩张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北京正在加速向外扩张,但是,除中心城区以外的绝大多数地区在居住、就业、购物休闲等方面难以达成平衡,不足以吸引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区在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紧张局面.以上困境正是北京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为适应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郊区的交通、基础教育、医疗保健、治安等方面增加投入,更应该鼓励各种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尤其是商业)在郊区的发展,而不应该人为阻碍其发展.  相似文献   
42.
选取2003-2016年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以R&D人员投入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FDI与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以下稳健性结论:FDI和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具有双门槛效应,FDI溢出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而OFDI溢出则呈现先降后升特征;R&D人员投入、R&D资本积累、城镇化水平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而金融成熟度未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可能对R&D人力投入较高省份产生抑制作用;2003-2016年跨越R&D人员投入中、高门槛的省份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3.
收集2000—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专利申请及相关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利用QAP 方法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的重要特征是区域非均衡性,马太效应显著; ②强强型关联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部分中部地区,弱弱型关联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与西南地区,弱强、强弱型关联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北部、中部与南部地区;③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集聚及关联影响因素中,投入变量的R&D经费为显著正相关,R&D人员为显著负相关。溢出变量的产学研合作为不显著正相关,产业集聚、地理距离为显著正相关,FDI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4.
汪勇  马新彬  周俊仰 《金融研究》2018,455(5):47-64
当前,高杠杆已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源头,围绕结构性去杠杆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各方提出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与“资产负债表衰退”双重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讨了中央银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认为,第一,中央银行提高政策利率会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但会以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与总产出略微下降为代价;第二,伴随着政策利率上升,纵向产业联结度下降将会扩大国有企业与非金融企业整体杠杆率下降幅度,并减小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幅度;第三,货币政策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响应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但效果并不显著。由此,本文研究认为,推动经济去杠杆需要在管住“货币”的同时,深入研究财政政策、宏观审慎等其他政策选项的可行性。在推动去杠杆的总过程中,货币政策要管住货币“总闸门”,宏观审慎政策要把住风险“总关口”。  相似文献   
45.
Previous research that considered the response of the trade balance between Malaysia and China to exchange rate changes used a linear model and did 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long-run link. Suspecting that the results suffer from aggregation bias as well as ignoring nonlinear adjustment of the exchange rate, we consider the trade balance of 59 industries that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use a nonlinear ARDL model to show that almost a third of the industries are affected by ringgit depreciation against the yuan, in an asymmetric manner. The largest industry, which accounts for more than 25% of the trade, is found to benefit from ringgit depreciation while not being hurt by appreciation. In total, 15 industries that account for 40% of the trade enjoy this property.  相似文献   
46.
欧盟绿色指令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EE指令”、“ROHS指令”及“ELIP指令”三大欧盟绿色指令的实施对我国制造业在成本等方面的提高,导致我国对欧出口量的大幅下降,使整个制造业供应链上的企业产生重大的变革。因此,制造企业应树立绿色观念,发展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供应链,使企业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7.
曹春方  马新啸 《金融研究》2022,508(10):135-152
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是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如何实现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完善和人才市场化配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高铁开通为冲击,研究不同规模城市中新兴产业公司雇员流动的虹吸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之后,新兴产业公司的雇员流动因城市大小出现分化,新兴产业公司在大城市更容易获得雇员,而在小城市则更难,表明新兴产业的雇员流动在高铁开通后存在城市群内更为市场化配置的虹吸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小城市的雇员流出源自高铁开通后更容易获得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和缓解其高房价压力,但并不受大城市高工资影响;虹吸效应存在空间限制,主要存在于距离大城市2小时高铁圈的小城市内。本文表明以高铁连通为典型的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对不同规模城市的新兴产业成长具有差异化影响,这不仅对产业分工和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研究作出补充,也对因地制宜推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
本文利用我国出口加工区(EPZs)成立之初所实施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发现:(1)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对我国出口企业GVC升级存在负向影响,而这种负向影响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2)异质企业视角下考察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影响发现在国有资本份额较大的企业和重工业企业中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尤为明显;(3)对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进行检验,发现在比较优势较强的行业,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在错配程度较低的行业负向影响也不明显。由此本文认为,政府在推动GVC升级方面应当“有所作为”,但也不能“无所限制”,即产业政策要针对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但也应当以不造成资源严重错配为前提。  相似文献   
49.
本文调查分析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积极探索金融资本向地方优势产业资本渗透的途径,有效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努力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成为强势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market size in the international 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Building on the conventional Helpman and Krugman (1985)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our analysis extends the present literature by incorporating both effects in the same model, while allowing trade costs to vary almost continuously from autarky to free trade. The main result of our exercise is that market size effects offse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f countries have similar factor proportions. A large country with a slight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may thus be a net exporter of manufactures. A small country with the same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would be a net importer of manufactures. When countries are very dissimilar in their relative factor endowments, land-abundant countries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food, irrespective of market size, if manufactures are a labour-intensive sector. Labour-rich countries of any size are manufacture cores. However, land-abundant countries with large markets can sustain a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til trade costs are very low, and in some cases only specialize in agriculture at free tr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