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23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192篇
经济学   480篇
综合类   89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36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22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Fishing in the Tsitsikamma National Park has officially been halted since 2001. However, the desire to fish in the Marine Protected Area remains high among the local communities in Tsitsikamma. This has led to illegal fishing practices in the park. Consequently, the reac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ies was measured using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informal interactions,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through a key informant workshop that was organized in the Tsitsikamma National Park. It was found that responses from local communities to fishing within the park were defined by their residence status, ethnicity, gender, income, and educational level. There is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by local communitie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Tsitsikamma National Park is to conserve nature within its boundaries. However, there is a mismatch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conservation’ between the local communities and conservation officials of the South African National Parks (SANParks). Local communities consider conservation to includ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while conservation officials from the practice pursue absolut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majority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Tsitsikamma resent this SANParks ‘no-take’ policy on fishing. They would like access to the fisheries resources in the Tsitsikamma National Park for both subsistence and recreational purposes.  相似文献   
82.
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和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采用突变级数法、弹性方法,以及回归分析方法,对港澳台商投资广东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及其整体的集群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并找出两个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制造业集群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内在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3.
本文运用与SDA法相结合的LMDI分解模型,根据能耗增长特点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包含能源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变动的技术效应和包含消费、投资、出口变动的最终需求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耗增长的时段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1997-2010年间,各阶段"三驾马车"引领的最终需求效应不单是规模庞大,也应相对稳定,能耗增长的异常波动主要取决于技术效应;(2)能源强度效应一直起着节能降耗的积极作用,而中间投入结构自2002年后向高耗能依存特征转变,成为能耗增长的推动因素;(3)2006年开始实施的能源强度政策有效改变了能耗增长轨迹,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扭曲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初衷、方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4.
文章就组织行为领域领导行为的马太效应及领导组织化身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具体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以510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样本,探讨了领导行为的马太效应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正性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积极效应,辱虐领导(负性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消极效应,两类领导行为均通过情感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同时,领导组织化身(SOE)在两类领导行为与情感组织承诺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使得领导行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和放大。这表明了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行为具有特殊重要性,应注意汲取其有益影响、克服其负面效应,并充分利用员工领导组织化身认知的调节作用大力提升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的所有制误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与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在DCC GARCH、DCC EGARCH、DCC TGARCH方法下,采用中、美、日、德、英等国家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金融数据,实证得出如下结论:样本国市场利率和股指波动率呈现尖峰、肥尾、有偏的特征,更为符合t分布。样本国市场利率波动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杠杆效应和联动效应。样本国股指波动率对中国股指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趋于增强,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样本国利率波动对中国股指波动率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和杠杆效应,但影响程度非常低。治理世界性金融风险,各国当局应加强政策协调性,合理进行风险分担。  相似文献   
87.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高速铁路开通对居民消费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高速铁路对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周边地区的高铁运营对本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有促进作用,但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高速铁路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呈倒U型;(3)周边地区高铁通过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旅客周转量来促进当地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为此,我国需要充分利用居民消费的空间依赖性来改善各地区居民的消费,完善和优化现有的高铁网络,以高铁发展带动消费水平提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宜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89.
现有研究物价传递效应的文献以线性模型为主,甚少关注物价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结构变化,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转轨时期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冲击的条件下,利用最新发展的多结构变化协整回归方法考察了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物价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物价传递效应分别在1998年8月、2002年10月、2005年8月及2007年7月发生了四次结构变化,传递效应虽总体趋减,但2007年7月后出现了反复,且符号也发生了改变。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
黄先海  卿陶 《南方经济》2020,39(5):79-93
文章基于Antoniades(2015)模型,将企业创新行为纳入企业产品质量模型,分析贸易成本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微观机理,发现贸易成本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同时存在生产率门槛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生产率门槛效应会放大在位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创新抑制效应会削弱企业的创新水平,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采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相关结论发现:总体上,贸易成本上升显著的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其中,贸易成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降低作用更大,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降低幅度较小。中介效应的检验发现:贸易成本的生产率门槛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同时存在,并且创新抑制效应更大,因此总体上,贸易成本会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