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23篇
经济学   132篇
综合类   94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51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尽管山东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是整体规模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就业吸纳能力偏弱、发展层次不高、对外开放度较低和投资力度不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首先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上下功夫。其主要措施有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服务业改革开放力度、促进民营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和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62.
基于地区经济差异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区经济差异建立均衡的财政体制,首先要合理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在实现地方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础上实现中央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最终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的总体匹配。建立地区均衡财政体制的目标模式应将地区经济划分作为财政体制设计的基础,针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体制模式,对政府事权"分块"可对"共有事权"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63.
我国政府增加对基础性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可以使中低收入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获得更高收益,这能够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收入分配状况。但是,相对于公共医疗卫生投资,我国公共基础教育投资的较快增长在提高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同时,也恶化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另外,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最贫困居民无法取得公共教育投资的收益,而高收入居民的教育水平却得到了提高。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64.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65.
新时期广东区域差异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2000年以来广东的区域差异变动趋势与特点,并对广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异方面所实施的区域政策进行初步评估。研究表明,广东省总体上仍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点,但省内区域均衡发展的力量正在逐步累积和壮大,尤其是2003年之后,这种力量已逐渐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力量势均力敌。省内各区之间的差距仍主要表现为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之间。欠发达各区的发展速度以及区域差异变动模式则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东欠发达区、市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不同造成的。而上述变动过程又与广东这一时期的区域政策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6.
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解释:1997~2005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要素分解分析表明,1997~2000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下降完全归因于分配效应;2001~2005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上升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样本分解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和东部地区内部的差距是形成农村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费景汉-兰尼斯分解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地理位置、教育、物质资本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共解释了地区收入差距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67.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将山东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分析了1995-2011年山东省三大区域经济的三大产业、GDP以及泰尔指数,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山东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现状。结果显示:山东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后趋于平稳,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是造成区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经济差异的调控应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同时,加强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对周围各区县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69.
在中国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的同时,伴随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日趋严重。1993年-2010年,全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距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在高位又略有下降的过程。Theil指数对服务业发展差异来源的分析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对全国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很小,中国服务业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省际差异。落后地区要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在以下方面努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人才培训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加大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70.
准确刻画中国金融发展的演变态势,对于解决金融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数据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指标,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进行测算。通过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并且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大于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地区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不同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