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06篇
  免费   2626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财政金融   6966篇
工业经济   2984篇
计划管理   13252篇
经济学   13841篇
综合类   12986篇
运输经济   500篇
旅游经济   1145篇
贸易经济   9026篇
农业经济   5166篇
经济概况   929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906篇
  2022年   988篇
  2021年   1469篇
  2020年   2042篇
  2019年   1434篇
  2018年   1297篇
  2017年   1560篇
  2016年   1583篇
  2015年   1852篇
  2014年   4028篇
  2013年   5125篇
  2012年   5390篇
  2011年   7035篇
  2010年   5200篇
  2009年   4806篇
  2008年   5421篇
  2007年   5110篇
  2006年   5008篇
  2005年   3695篇
  2004年   2658篇
  2003年   2141篇
  2002年   1431篇
  2001年   1302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4篇
  1984年   220篇
  1983年   160篇
  1982年   110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2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党员身份在企业创新面临环境不确定带来冲击时的“稳定器”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的提升抑制了企业创新,高管党员身份能通过降低研发支出挤出程度和优化融资环境两个渠道有效缓解环境不确定性的创新抑制效应。党员高管的创新“稳定器”效应更多地体现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阶段,在平稳发展时期,应平衡好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与企业创新发展自主权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实施使党员高管决策风格更加稳健、保守,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同时强化了面临环境不确定性时高管党员身份的“创新稳定器”作用。在当前企业创新面临高环境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本文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党组织参与创新治理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高不确定性背景下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供了可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92.
在“流量经济”与“用户思维”加持下,传销形态已发生异变。对于裂变营销属性的认定,应当通过非法传销的实质解读,提炼出传销的元模型,将具有非法传销外观的营销创新予以剥离,形成“拉人头+团队计酬”以及“收取入门费+团队计酬”的二元类型。同时,借助缓和的违法一元论,透视裂变营销中传销违法向传销犯罪的转化逻辑,明确二者之间“质”与“量”的区别。当本罪与诈骗犯罪或集资犯罪发生竞合时,应当充分发挥想象竞合的“明示机能”实现全面评价,并择重处罚。  相似文献   
993.
卖方分析师利益冲突问题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以及市场稳定性。为提高分析师独立性,欧洲2018年出台的《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Ⅱ》首次拆分了分析师的分仓佣金与研究费用。研究发现,该举措实施后,伴随着卖方研究质量提升、低质量分析师退出市场,分析师利益冲突问题得到缓解,促进了卖方服务内部化转型、买方研究加速形成以及投资者交易透明度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研报价格恶性竞争、市场信息环境受损、人才非优流动等负面影响。我国分析师佣金制度存在披露透明度不足、研究服务界定不明、佣金分配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现阶段完全解绑佣金可能引发潜在风险,应采取相对柔性的改革思路。监管机构宜推动改革基金管理费用,塑造市场激励机制;券商应提升综合研究能力,推进业务模式转型,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unobservable style effect between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y directors on firm performance. Utilizing the unique Chinese board system with both independent and supervisory directors and a large panel data of 2,240 public firms from 2003 to 2017, this paper finds that both supervisory and independent style is crucial in determining variations of firm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of both independent and supervisory director style are less significant when the “type II” agency problem is more severe in a firm. Moreover, outside independent director style is more effective when information costs are low or when firms need more outside resources, while inside supervisor director style is more effective when there are no major internal changes. Finally,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qualified supervisor representations are beneficial to firms.  相似文献   
995.
樊纪伟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1):96-110
自公司诞生以来,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就受到各国商业实践和立法的特别重视。各国商事立法均对公司类型加以规定,并分门别类地对公司设立、股东权利、公司治理等进行相应规范。虽然商事逻辑的共通性拉近了各国立法上的公司类型,但各国在公司法定类型及相应公司规制上的差异仍旧鲜明。这也反映在我国学界对公司法定类型的争议上。我国公司法定类型改革应坚持本土商业实践逻辑,并确保改革成本最小化。由此,保留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并按公司规模大小进一步区分出大型公司与小型公司,就成为理性选择的结果。具体而言,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增设大型公司,明确大型公司认定标准,并在公司机关设置、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给予相对严格的例外规定;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增设小型公司,对其赋予更加灵活、便捷的自治,并将上市公司扩增为公众公司。  相似文献   
996.
章波  王晨  黄贤金 《经济地理》2007,27(4):584-588,594
我国资源支撑粗放型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建立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设计了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的分析框架,是一个具备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层→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层→应用层的三层分析流程。从重点行业和典型企业两个角度对南通市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其产业的资源利用状况和效率,发现其产业结构陈旧、加工层次低,仍以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的行业为主,但其资源减量和提高效益的空间较大。最后提出根据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排放确定的产业调整重点,把握调整力度,加快资源节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资源型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997.
杨文选  张晓艳 《经济问题》2007,334(6):18-21
根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不同解释,把国外有关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文献分为三类:传统的劳动力迁移理论(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和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目前国内研究劳动力迁移的文献主要以传统劳动力迁移理论和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为研究基础,而对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借鉴和应用还比较罕见,因此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陈晓红  解海涛  常燕 《财经研究》2006,32(10):124-133
中小企业竞争力作为区域竞争力提升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概念,并在回顾波特国家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星形模型,同时将其应用于中部六省的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的测算中,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This dissertation aims at elucidating the history of Vernon Smith’s experimental economics by focusing its attention upon the three themes of rationality, minds and machines that assumed significance at different (albeit overlapping)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ith’s experimental economics with the help of his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papers.Chapter 1 is devoted to the scrutiny of the form of rationality incorporated into the portions of Smith’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hose results have usually been taken as corroborations of his “Hayek Hypothesis.” By bringing into the foreground Smith’s definite position on demand theory and its concrete instantiations on many different occasions, we make the case that Smith has consistently imposed by means of the induced value theory certain narrowly defined preference structures that have definite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 of rationality instantiated in the laboratory.The main narrative in Chapter 2 concerns Smith’s intellectual interchanges with behavioral scientists in the early 1960s, more specifically, his reactions to behavioral scientists’ attempts at cognitive modeling. We present several reasons for interpreting Smith’s initiation of the attempt at the maximization-based induced value theory as an endeavor to discipline subjects’ minds. We also provide in Chapter 2 a portrayal of Smith’s missed opportunities to get involved in the large-scale 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 projects pursued in the 1950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several branches of psychology.Chapter 3 consists of two parts. In Part 1, we describe the origin of mechanism design economics, and offer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analytical kinship between Smith’s “microeconomic system theory” and the standard conceptual framework utilized in mechanism design economics. Part 2 is devoted to describing the roles played by the computer in both Smith’s empirical research agenda and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design research pursued by Stanley Reiter (one of Smith’s intellectual companions since the 1950s). Our historical narrative in Chapter 3 is intended to clarify that computer experience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drove the development of Reiter’ version of mechanism design economics, and that they also (partially) shaped some crucial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Smith’s version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JEL Classification: B21, B31, C90, C92, D02Prof. Philip E. Mirowski: Advisor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1995年~2000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分布极不均衡,对投资流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金融领域直接投资、1994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双边贸易量、东道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是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证明了邓宁国际生产折衷主义理论对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力。据此简要分析美国对中国金融领域直接投资现状,并分析了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