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61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财政金融   30707篇
工业经济   6236篇
计划管理   32853篇
经济学   24849篇
综合类   10438篇
运输经济   1605篇
旅游经济   217篇
贸易经济   26849篇
农业经济   9488篇
经济概况   292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34篇
邮电经济   716篇
  2024年   410篇
  2023年   1766篇
  2022年   1354篇
  2021年   2457篇
  2020年   2460篇
  2019年   2793篇
  2018年   1020篇
  2017年   2287篇
  2016年   2986篇
  2015年   4412篇
  2014年   10507篇
  2013年   9591篇
  2012年   12100篇
  2011年   13405篇
  2010年   12248篇
  2009年   12222篇
  2008年   12499篇
  2007年   10337篇
  2006年   9282篇
  2005年   9839篇
  2004年   8583篇
  2003年   8657篇
  2002年   6934篇
  2001年   5503篇
  2000年   4206篇
  1999年   1326篇
  1998年   911篇
  1997年   577篇
  1996年   488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426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博弈模型,从政府视角研究以共性技术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并对最优外包合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最优研发外包合同存在的前提,最优合同条款随政府预算的增大而增多,企业保留收益增大倒逼政府预算增加;企业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共性技术价值系数以及从研发中分享的收益份额正相关,与政府支付的固定研发费用负相关;政府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固定研发费用及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企业最优投入与政府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政府投入对研发成功的贡献系数正相关,且企业最优投入随其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加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预算、项目前景及支持性资源分配3个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合同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46.
机构投资者与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本来源和制度保障,势必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沪深两市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2010-2015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异质机构持股、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机构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政府补贴可以促进机构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实质性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金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券商持股与QFII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分别存在不显著和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补贴能够降低基金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有效促进基金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调节作用促进券商持股和QFII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更加显著的正向效应;政府补贴对基金持股与企业非实质性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对券商持股和QFII持股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思维理念,使我们所处的社会越来越智能化,这也为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内容、治理手段等带来深远影响。探索如何将大数据应用到政府实际工作中对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决策能力、服务质量,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50.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当前,中国面临严峻的"创新困境",主要表现为创新质量不高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率不高。文章认为,从模仿到创新是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难以突破"创新困境"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破解"创新困境"需构建优化空间和政策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