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72篇
经济学   165篇
综合类   13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8篇
农业经济   260篇
经济概况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科技创新对县域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并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性。各级政府应引导产学研单位走自主创新道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经济发展成果;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发展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2.
通过东兴市县域边境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回归线性分析,得出县域边境贸易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不利于县域边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提出了内生外拓式县域边境贸易的优化战略,促进县域边境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县域边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位于祁连山东段农牧区的天祝县进行了生态承载力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天祝县2008年的生态足迹未超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盈余,生态环境容量尚能承载环境负荷。而对2000---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栽力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天祝县生态盈余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该区生态可持续性的持续下降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根据该区生态资源状况的基本特征,提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县域金融供求均衡能够有效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山东省县域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旺盛金融需求不能全部获得满足,供求缺口由此产生。本文对县域金融供求缺口的结构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了不同的金融需求,从而产生供求缺口的"背离"现象,弥补供求缺口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5.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欧向军  叶磊  张洵  芦惠 《经济地理》2012,32(7):24-29
以县域为研究基本单元,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四个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等相差数理模型,对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再缩小"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产水平的差异与极化远大于生活水平的差异与极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极化,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极化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6.
李红  丁嵩  刘光柱 《经济地理》2012,32(7):30-36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GIS方法对1997—2010年处于全国经济边缘的广西区内空间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县域经济已初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区集中在桂南县域及柳州、桂林中心城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在桂西及桂中县域。受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边缘省区内核心—外围结构显著。经济热点区在保持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向桂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集聚的趋势。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快速跃迁,增长的空间差异缓慢缩小。进而,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开放开发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边缘省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7.
《经济地理》2012,32(6)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生活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根据2011年准格尔旗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能值分析的方法,探讨了4户典型农户退耕还林工程前后农牧系统能值变化。研究表明:在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耦合作用下,农户耕作面积普遍减少,大部分农户的放牧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的农牧业生产对自然资源投入的依赖程度减少,而化肥、农药、机械等工业辅助能明显增加;农户农牧系统转变的潜在问题是农牧产品竞争力下降、环境负载率增加等。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大邑县林权流转的基本状况及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大邑县在林权流转评估过程中存在专业林权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少、林权评估操作规范陈旧、林权评估业务收费低、林权评估观念淡薄等问题,提出了增设专业林权评估机构、加强专业林权评估人才培养、推行林权流转指导价、大力发展林权流转市场等促进大邑县林权流转工作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9.
兰西亚麻是寒地黑土核心区域的产业,独特的资源状况使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兰西县亚麻企业的产业链短小、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链条的整合性不够等现状,致使亚麻产业近年来很难实现重大突破。因此,必须树立产业链经营思想,延伸亚麻产业链,提升兰西亚麻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保证亚麻原料的供应;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亚麻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轮市县级规划编制实施正在全面展开,目前,1356个市县级规划获批准发布。由于各种原因,市县级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资料缺乏、部门利益协调难、实施难度大等问题。从市县矿政管理特点出发,在规划的组织上、规划内容设定和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