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5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财政金融   102篇
工业经济   102篇
计划管理   706篇
经济学   729篇
综合类   466篇
运输经济   25篇
旅游经济   89篇
贸易经济   306篇
农业经济   1072篇
经济概况   57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论生态经济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立新 《商业研究》2005,(22):106-108
广义的生态经济,是指地球生态圈内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涉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层面,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狭义的生态经济,是指人类为加强生态保护而采取的经济行为的总和。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经济以生态产业为标志、以生态产业园区的形成作为方向,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时期。同时,也正向着产业生态化方向发展,即将生态园区的概念加以拓广,向前延伸到绿色原料、能源及工业无机环境的构建,向后延伸到消费领域。因此,发展生态经济应该注重生态营销策略研究,从而塑造企业的理念与形象,培育企业的品牌、传播企业文化、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32.
Using data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farm survey in India, we have analyzed Indian farmers' stated preference for farming as a profession. Findings show that more than 40% of farmers dislike farming as a profession because of low profits, high risk, and lack of social status, yet they continue with it owing to a lack of opportunities outside agriculture. Farmers who express a preference for moving out of agriculture are mostly those with small landholdings, poor irrigation facilities, fewer productive assets including livestock, and follow a cereal‐centric cropping pattern. They also have relatively lower access to credit, insurance, and information, and are weakly integrated with social networks such as self‐help groups and farmers' organizations. Importantly, the disinclination for farming, conditional on other covariates,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ted by cast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ocial status in rural India. Yet, within a caste group, the dislike for farming moderates with larger landholdings.  相似文献   
133.
张颖 《科技和产业》2019,19(7):29-32
为优化粤北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收集2013—2017年粤北山区5个城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四大维度的统计数据,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其旅游生态位发展态势、生态位扩充程度进行评测与排序。从分析结果可见,韶关综合生态位排名第一,为粤北山区旅游城市中的双核心城市。韶关、梅州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处于扩充状态,其区域旅游业影响力日益增强。通过粤北山区旅游生态位综合分析,可见要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重点在于搭建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平台,致力于产业集聚与优势互补,注重旅游经济投入与产出比优化,从而实现弱势旅游地的突围与转型。  相似文献   
134.
现代化进程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民族学作为专门研究不同民族的学科,承担着科学、客观及准确认知各个民族并为政府提供政策性建议,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任。而民族学一向重视研究视角的选择,因为这关系到能否获得对研究问题的可靠认识。通过选取少数民族社会研究中的四个问题予以探讨,阐释关于民族学两种传统研究视角在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研究中应用的思考,希望能为正确认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境,进而促进民族地区健康、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135.
袁瑛 《特区经济》2007,(5):197-199
西部民族地区与其他民族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同时又存在哪些障碍?怎样克服?换言之,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21世纪的西部民族地区早日摘掉“落后”这顶沉重的帽子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6.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结合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战略结合上各方都可以从合作中获利,实现共赢,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吸引力,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纵深的范围展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将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会为东北亚区域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137.
西宁属于西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具有年均降雨量 少、蒸发量高的气候特征。城市道路是城市径流雨水产流的主 要组成部分。西宁现状城市道路均采用传统快排方式,存在雨 水利用不佳、污染城市末端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根据城市道 路等级、下垫面及现状植被生长情况,分析西宁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区道路改造项目的特点,定制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的技术 路线,分类探讨解决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初期雨水的径流 污染控制及雨水利用问题。根据已完成海绵化改造的8条道路 的经验,提炼西宁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模式,以期为西北半干 旱地区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8.
围绕八景溯源与地方八景研究、八景诗图文研究、 八景空间格局及其传承更新三大方面回顾和阐述了泛东亚地区 八景文化的研究进展。从八景溯源论、传播影响、方志八景意 义、八景演变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八景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在泛 东亚地区的宗源地位;从形成发展、文化输出等方面综述了八 景诗图文发展脉络及其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意义;从八景格局 分布、现代空间组织、保护恢复、传承更新等方面综述了八景 对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9.
校园中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场地能够满足师生日常公 共活动需求,然而集中的不透水地面、屋面会增大场地雨洪压 力。在保证硬质下垫面功能属性的同时,实现雨洪的有效管控 是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获取高精度的 场地空间数据,构建SWMM概化模型,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 下不同场景的径流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及不同排水口的流 量变化规律,得出基于径流路径优化的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对 策,即以优化雨水径流路径为导向,适当组织线性GSI措施, 引导产汇流方向,降低场地中有效不透水面积(EIA),减轻场 地雨洪压力。最后结合青年湖片区的景观现状,提出以优化径 流路径为导向的系统化、立体化、适地性、可观赏的校园雨洪 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尺度公共空间海绵化改造实践具有实操价 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0.
高连续性路径空间是步行健身行为高效性与安全性 的重要保障。当前城市建设中,能够被大众高效利用的健身 步道呈碎片化分布,全民健身导向下亟须在现有城市空间中 进行高连续性的步道网络化构建。以青岛主城四区为例,基 于连续性目标,通过对OSM数据的爬取与处理,形成适于连 续度赋值的城市基础路网数据。挖掘具有高连续性特征的铁 路沿线、高架走廊、滨河沿海、环景观外边界路径等潜力空 间融入步道选线设计,提出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高连续性选 线技术路线。基于ArcGIS网络分析计算成本最小路径,兼顾 路口等级及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紧邻性进行步道 选线规划,并从连续度水平、便捷可达性、环境舒适性、空 间多元性几方面对选线结果进行探讨。该选线途径有助于提 升城市步行运动环境的健身利用效能,为实现高连续性的健 身步道网络构建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