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91篇
  免费   1376篇
  国内免费   808篇
财政金融   1721篇
工业经济   1588篇
计划管理   6946篇
经济学   8219篇
综合类   6528篇
运输经济   384篇
旅游经济   801篇
贸易经济   4462篇
农业经济   3951篇
经济概况   607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938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898篇
  2015年   1080篇
  2014年   2371篇
  2013年   2954篇
  2012年   3286篇
  2011年   4110篇
  2010年   3215篇
  2009年   2781篇
  2008年   2918篇
  2007年   2554篇
  2006年   2468篇
  2005年   1803篇
  2004年   1311篇
  2003年   997篇
  2002年   705篇
  2001年   746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a major road improvement programm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orth Wales.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the road on a selection of firms and organisations in North Wales, and provides a modelling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static and dynamic effects of road improvements. Road improvements across North Wales are found to be a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eripheral area.  相似文献   
102.
环保型水性上光油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振华 《化工科技市场》2003,26(3):26-27,23
目前,涂布上光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印刷厂家所采用,促使上光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院研制的环保型水性上光油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完全能够替代溶剂型水性上光油和油性上光油,由于水性上光油具有无毒、无味、透明感强、无有机挥发物(VOC)的排放,成本低、原材料来源广等特点,在使用中能赋予印刷良好的光泽性、耐折性、耐磨性和化学品性,尤其是它所具有的环保性能特别适合食品、药品和烟草等行业包装印刷材料的加工。  相似文献   
103.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充分发挥教育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功能的时候,必须始终不要忘记贯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这个根本的功能;而教育培养人,必须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在服务社会过程中逐步接近,直到最后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4.
论国企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当今以及未来时代竞争的焦点,如何吸引人才而避免人才的流失成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根据国企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和人才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为国企如何为人才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和机会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专业建设是高职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纲领。本文通过以就业导向做好专业建设的实践,对如何做好高职的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6.
工作本位学习是基于从学校到工作岗位(school-to-work)的理念下提出来的,试图整合学习策略和工作实践,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以更好适应工作的需要。工作本位课程理论是在上述理念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对我国高职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7.
J. Kol 《De Economist》2004,152(2):273-296
Jan Tinbergen's scientific writings cover six main areas of research. His articles in De Economist represent these areas; in some cases the contributions to De Economist were of a pioneering nature (business cycles, economic models,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others De Economist was the first or even single outlet for Tinbergen's work.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se contributions. The wide scope of Tinbergen's areas of research goes together with a unity in approa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are: policy relevance, qua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balance in analysis and presentation, and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Tinbergen's articles in De Economist bear witness to this approach which at the time also met with scepticism and resistance as this overview shows. According to Houthakker, Tinbergen's main contribution may be that, amidst the pleas of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slogans of the laity, an attempt is made that the voice of the professional economic researcher be heard. Tinbergen's work still sets an agenda for both economic research and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08.
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全景透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始,日本进行了一场以经济振兴为核心目标、以行政规制缓和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探究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评介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历程与策略,剖析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特征及其对我国行政规制改革的启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区域产业簇群的发展与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代产业簇群是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同业交往等关系而共生的产生群体,是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产业簇群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簇群的发展,文章提出,政府在产业簇群的发展中应遵循产业簇群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其在重视与定位、研究与规划、宣传与传播、引导与协调、支持与宽容、保障与政策等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0.
Rent control is an economic abomination. It diverts investments away from residential rent units, it leads to their deterioration, it is responsible for urban decay such as in the South Bronx, it does not help poor tenants, it is a horrendous means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Yet this economic regulation is beloved of intellectuals (hot beds of pro rent control sentiment are Berkeley, Ann Arbor and Cambridge) particularly in the legal and philosophical communities. The present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an exploration and rejection of the arguments in behalf of rent control which emanate from this 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