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24篇
工业经济   49篇
计划管理   200篇
经济学   134篇
综合类   107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61篇
农业经济   563篇
经济概况   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61.
研究目的:从粮食安全角度,结合风险分析理念,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以县域为例,分析人均粮食消费量、出生率、死亡率、粮食耕地单产、粮经比、复种指数、粮食自给率等因素的可能概率分布,对耕地需求量进行仿真预测。研究结果:得到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耕地需求量风险区间值,其平均值与常规预测方法的结果接近,但比常规预测得到更多的信息。研究结论:通过风险分析得到的耕地需求量风险区间值比单一特定的值更具有政策意义,分析耕地需求量风险区间值,可协助分析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有利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管理。  相似文献   
962.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地区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农户调查、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相对较低,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对补偿标准的要求要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在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诸因素中,地区差异、农户受教育水平及农户对征地的意愿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63.
北京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自然生产功能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的生产功能损失。研究方法:以北京为例,在遥感影像生成的1991、1997、2000和200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支持下分析了耕地损失特征;利用气象数据结合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了作物生产潜力;从点、线、面和各区县角度分析了1991 — 2004年耕地损失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北京耕地由1991年的6158.9 km2减少为1997年的5598.9 km2,2000年的5121.4 km2以及2004年的4387.8 km2;由中心城市周围的面状耕地损失、次级城区周围的点状耕地损失和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耕地损失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损失总量分别约为14.52×104 t、20.67×104 t和103.76×104 t;1991 — 2004年,北京各区县作物生产潜力损失总量约为223.6×104 t,其中密云区损失最大,门头沟区最小。研究结论:快速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生产功能损失明显,制定耕地保护策略时要兼顾耕地损失的数量、格局以及功能。  相似文献   
964.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云南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的方法,为省级汇总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数据归纳法,以定量化为主的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建立了云南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方法体系。研究结论:本研究方法满足省级成果汇总要求,保证省级成果的可比性,以及省级与县级属性数据的可追溯性与空间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65.
荷兰农地非农化中政府的强势角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荣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2):69-74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荷兰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和强势控制市场的原因,及其对转型期的中国农地非农化改革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流程分析法和归纳法。研究结果:通过流程分析归纳总结了荷兰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农民、私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研究结论:荷兰在土地产权设置、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市场运行和政府参与市场的作用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966.
江苏省农田氮素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江苏省农田氮素盈余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识别氮素污染的潜在风险区域。[方法]基于江苏省农业生产统计数据,运用氮平衡模型,分析全省农田氮盈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1979—2015年江苏省农田氮盈余量从1979年的15. 1万t上升至2015年的29. 67万t,总体经历相对平稳、持续上升到稳步下降的变化过程,由升到降的时间拐点在2003年。氮肥作为第一大氮输入源,所占比例始终介于60%~82%之间,对江苏农田氮素平衡起决定性作用;(2) 2005—2015年苏北地区农田氮素大多呈高输入、高输出状态,苏南地区则有低输入、低输出的特征,氮肥依旧为各地第一大氮输入项,输入高值区分布在徐州、盐城;(3) 2005—2015年江苏省农田氮盈余强度从135. 78kg/hm2降低至64. 85kg/hm2,各地农田氮盈余强度普遍下降,但南北分化明显,位于江苏北部的徐州、宿迁和淮安,农田氮素盈余强度总体维持较高水平,苏南太湖流域地区、江苏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氮素盈余强度相对较弱,且期间有继续下降倾向,镇江、泰州、扬州与南京,新近农田氮素甚至呈亏缺状态。[结论]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提出农田氮过剩污染风险区的农业生产调整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67.
研究目的:辨识耕地多功能强度与协调度典型模式,厘清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典型模式的空间分布,为耕地多功能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系统聚类法。研究结果:(1)湖北省各县(区)耕地多功能在空间上呈显著分异:耕地多功能强度由鄂中向鄂西、鄂东呈弱化趋势,耕地多功能协调度由鄂东向鄂西呈减弱趋势。(2)湖北省各县(区)耕地多功能典型模式可划分为5类:多功能强协同发展模式、多功能协同发展模式、多功能弱协同发展模式、生态优先发展模式、社会主导发展模式;在空间分布上的具体表现为由鄂西至鄂中、鄂东地区,耕地多功能模式逐渐从生态优先发展模式转向多功能协调发展模式及多功能强协调发展模式,最终转变为多功能弱协调发展模式。研究结论:研究结果与目前湖北省实施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区域功能定位相符,比较客观地揭示了处于同一发展时期不同地区的耕地多功能现状,对指导不同地区耕地多功能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8.
研究目的:实证探究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农地流转的机理,为完善和促进土地流转提出建议。研究方法:采用Heckman模型,利用河北、安徽、山东3省11个县(市、区)45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1)强关系影响农户是否转入土地的决策;(2)人情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影响农户转入土地量的决策;(3)土地租金不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转入土地及转入多少土地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969.
[目的]以中原城市群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14年间面板数据,探索较小范围内耕地资源诅咒假说的存在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适合区域实际的差别化管理政策,为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耕地资源诅咒系数划分为不同的诅咒区,建立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各诅咒区差别化影响因素。[结果]中原城市群9个地市中,平顶山、新乡、许昌、漯河和开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资源诅咒现象,济源、焦作、洛阳属于潜在诅咒区,郑州属于完全无诅咒区。[结论]针对各诅咒区影响机制的不同,提出完全无诅咒区应进一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度,强化对占地少、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力度,加快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潜在诅咒区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释放耕地用于发展第二产业,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轻度诅咒区应加大城市间交流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严重诅咒区应限制建设用地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70.
研究目的:构建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在征地中的行为选择机制,为征地利益冲突的缓解提供规制策略。研究方法:博弈论、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理论分析和实证证据表明,提高失地农民维权意识,降低失地农民维权成本,构建合理有效的违法征地行为处罚机制,能有效增加失地农民的征地收益,控制地方政府的违法征地冲动。研究结论:(1)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普及相关征地法律知识,提高失地农民组织化程度,畅通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能降低失地农民的维权成本;(2)完善现有土地督察制度,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追惩的一体化惩罚体系,能加强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整体性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