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67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528篇
财政金融   3351篇
工业经济   1978篇
计划管理   10387篇
经济学   7121篇
综合类   6862篇
运输经济   397篇
旅游经济   753篇
贸易经济   5070篇
农业经济   3480篇
经济概况   558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755篇
  2021年   1257篇
  2020年   1470篇
  2019年   864篇
  2018年   744篇
  2017年   845篇
  2016年   1008篇
  2015年   1208篇
  2014年   3199篇
  2013年   3467篇
  2012年   3823篇
  2011年   4675篇
  2010年   3460篇
  2009年   2834篇
  2008年   2837篇
  2007年   2390篇
  2006年   2276篇
  2005年   1691篇
  2004年   1210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749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 of wheth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critical for global marketing of industrial products. The field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MP group research, sales research, and network theory hav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or industrial marketing context. In contrast to this emphasis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e argue that industrial firms can both conceive and enhance marketing strategies based on developing high quality and consistent processes, products, services or outcomes (consistent processes and outcomes). Such strategie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given the fact that develop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s expensive due to their reliance on frequent and/or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industry and country contexts that lead to the choice of alternative industrial product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highlight som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52.
2006年石油价格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响2006年石油价格的因素做了系统分析。认为2006年形成油价风险的主要动因已从需求的波动转向供给的波动;2006年油价将由于供求的脆弱平衡维持高位运行的格局,并且,由于供给链中潜在的危机,油价波动性将会非常大;但在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石油生产国家和公司仍然在努力满足市场需求、炼油瓶颈有望缓和的大背景下,油价在2006年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不会大幅上升,不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53.
人是不能离开关系而存活的,从哲学的维度来看,关系就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某种程度上说,关系也就是人类社会的代名词,它内涵有社会属性。当然这些关系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并且是和实践同构的关系。关系的本质就是一种动态的和谐,而不是一加一的累积。我们可以从社会化的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内的关系等角度来认识关系。鉴于现在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旧有的生存关系的“和谐”状态遭到破坏,全面的属人关系产生了一种失衡和异化。在这新的生存环境之中,怎样去建立一种真正的和谐关系,来体察人在现实生活空间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4.
国际国内甲醇市场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国内甲醇市场供需、生产、贸易、价格等变化特点,并对未来市场走向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955.
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为研究对象,从范围框架和内容方面对两个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石油:无然气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情况,对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56.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分析与调整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纪之交,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的出现也必须有科技投入的后台保障.本文在比较工业化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科技投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所处的阶段,对我国的科技投入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当前应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依据国情,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加大官、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抢占新世纪科技制高点.  相似文献   
957.
"三农"问题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的汇聚点,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效果,而是要考察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达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为此,本文提出发展城市经济以吸纳农村劳动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彻底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等财政经济对策以求得"三农"问题的最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958.
以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井固定资产的特点及产量变化规律为依据,与财务会计制度和经济效益变化规律相结合,论述了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对折旧成本的影响,指出了油气田企业折旧方法的选择,使折旧的计提方法更符合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959.
世界主要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在未来20年里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这一发展目标,文章从宏观角度研究和探讨世界主要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总结出可供中国石油、石化可借鉴和吸取的共性经验和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60.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演进过程与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单一公有制"为特征的中小企业政策;以"分户口"和"所有制等级序列"为特征的中小企业政策;以"重大轻小"为特征的中小企业政策;统一整体的中小企业政策。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一要切实落实法律精神;二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三要全面深入地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四要建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要促进行业性中小企业协作会的建立;六要从政策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