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35篇
综合类   7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中国地区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90~200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两个层面剖析中国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全域专业化指数对中国地区专业化进行整体测度,考察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演变规律;设计地区加权区位商指数,分析各省区市专业化部门综合实力的演化趋势。进而,直接测度中国各地区专业化部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对四大区域专业化部门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和生产率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区169个制造业在1999~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专业化、多样化和竞争程度等因素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为负,而多样化的产业环境(Jacobs外部性)和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的增长。在分地区、分产业和分地区分产业的分析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竞争对制造业的增长始终具有显著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内生性的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内生性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网络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产业分工网络和专业化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规律。模型的结论认为,国家(产业)间的制度效率与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循环效应,而这种循环效应能够决定产业集群的布局和配置,决定各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并最终决定经济增长的状态。尤其是,一国技术(经济)系统的制度效率的进步将会增加市场交易的需求,进而扩展产业分工的网络规模;而这又将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产业网络的范围,提升该国在产业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microeconomics of productivity associated with specialization/diversification in production activitie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Korean rice farms. Korean rice farms tend to be very small and highly specialized. Our analysis examines the productivity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both farm size and farm specialization/diversification in Korean agriculture. Relying on farm‐level panel data, the analysis studies farm productivity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ntext, accounting not only for changes in inputs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rice production, but also for the role of diversif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crops in current and previous periods. We find positive but small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farm diversification. These gains come mostly from complementarity effects across farm outputs, with minimal effect of scale economies. The positive complementarity effects work against nonconvexity effects, which provide strong productivity incentives for rice farms to specialize.  相似文献   
16.
夏秋 《南方经济》2020,39(3):53-72
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法,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实证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1)服务化对出口市场扩展边际、产品种类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有倒U型作用,对数量边际有抑制作用。(2)服务化对扩展边际、价格边际的倒U型作用和对数量边际的抑制作用在OECD与非OECD国家同时存在。(3)按技术复杂度划分服务部门后发现,低端服务化和高端服务化对扩展边际的影响较为一致,但低端服务化对价格边际的影响不显著,且对数量边际的抑制作用大于高端服务化。(4)产品内分工加强了服务化对价格边际的积极影响,弱化了服务化对数量边际的不利作用,但对服务化与扩展边际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深入产品内分工体系,循序渐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助于提升高端出口能力,对优化出口结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rade policy on specialization patterns in te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5–1998. These countries are natural case studies because in the last decades they implemented comprehensive trade liberalization programs, both generally and preferentially, starting from relatively high tariff protection levels. Our econometric results suggest that reducing own most favored nation tariff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preferential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unilateral openness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ed dissimilarities in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structures across countries.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across specialization measures and estimation methods.
Christian Volpe MartincusEmail: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现状,采用反映进口中间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循环效应或产业波及效果的净附加值指标来衡量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后归属于中国的直接的贸易利益。基于1992-2007年期间中国20个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产业循环后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分析表明:从净附加值的绝对量来看,中国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中间产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增长迅猛,且在从世界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创造的总的净附加值中平均占了42%左右的份额,但该净附加值占中国工业部门总出口的比重总体上不高且年均增长幅度有限。细分行业的考察发现,来自东亚的中间产品创造的净附加值比重较高的部门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但在大多数工业部门中这一比重增长不显著。因此,应在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本土企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以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9.
Glob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opular Dixit–Stiglitz–Ethier framework proposes that globalization increases the menu of intermediate goods available to downstream firms and that 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 raise welfare unambiguously. This study shows that both results depend critically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emand elasticities are invariable. The more general framework presented here provides two main insights: First, whether specialization rises or falls depends ultimately on the shape of the cost function, and second, globalization can actually reduce welfare in the case when specialization falls.  相似文献   
20.
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林理升  王晔倩 《经济研究》2006,41(3):115-125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流动在中国特有条件下的作用机制。运输成本差异形成了制造业在沿海地区的选址优势,而这一优势和目前的高劳动力流动成本一起,形成了沿海高成本压力而内地收入低下的新空间“二元”结构。同时,我们计算了区域经济的实际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印证,假如这一局面继续维持,它将妨碍沿海和内地产业分工与均衡发展。文章还认为,因为经济集中的趋势是内生的,所以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促进性而不是限制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