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同构演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的产业同构程度表现为“先强化、后弱化”的趋势,转折点为1992年。为探求其中的原因,本文采用博弈模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前一阶段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和后一阶段区域产业结构趋异的原因分别作了详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目前,闲置设备调剂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解决.主要有: 1.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里,一般都有固定资产承包基数,如将闲置设备调剂出去,则固定资产值减少,所以一些厂长宁让闲置设备压在仓库里,高息贷款维持生产经营,也不愿调剂闲置设备. 2.没有配套的措施吸引和疏导闲置物资,致使一些企业及其主管部门不重视这项工作,联系脱节,互相扯皮,延误了闲置设备调剂利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马斯科莱尔-拉赞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二元经济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得出劳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然后,利用1983年~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到上个世纪末,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作用不显著;2000年以来,劳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非农就业比例之间才表现为倒U型关系,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作用才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省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财政支出结构的演进对技术前沿的影响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这一视角,测算了1992-2009年间我国30个省区的技术效率,并对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技术效率的区域差距及其变化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存在技术无效性,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并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转折点,先上升,然后持续下降 ;全国各省区间和三大地带间的技术效率差距则都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转折点,先缩小,然后持续扩大 ;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区间的技术效率差距则都有所缩小.文章进一步从财政分权体制、财政支出结构、制度环境和经济转型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998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从江苏到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在嘉兴农村视察时,作出了“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江总书记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实际贯彻这个指示,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8.
19.
一、统一认识,把外向型农业摆上重要位置 发展外向型农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扬长避短,走特色之路、精品之路,是新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内生经济增长和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可能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导致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而验证上述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政策提供依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城市所属省份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等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经济或不经济。文章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