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为例,将生态承载压力、生态承载弹力和产业转移流强度三者相结合,对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产业大规模地向皖江城市带转移对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承载压力和生态承载弹力均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合肥应当有选择地承接资源依赖型的产业入驻,马鞍山应当有选择地承接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皖江城市带其他七个承接区均可以同时承接资源依赖型和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成为未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徐盈之  张赟 《财贸研究》2013,24(2):50-59
针对国内区域间贸易产生的"碳泄漏"问题,在区域间贸易的框架下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依据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责任原则分析中国各区域的碳减排责任和分行业的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差异,并将碳减排责任与碳减排效率相结合研究区域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区域碳减排责任和碳直接排放量存在不一致现象,碳减排责任能更全面准确地测算各个区域的碳排放量;中部和东部沿海区域的碳减排总责任分列全国第一、二位;中部、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的碳减排潜力最大,应作为今后碳减排的重点实施区域。  相似文献   
13.
31个省市自治区和谐社会水平的统计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出发,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的和谐社会水平进行了合理的测度和分类。最后依据分类结果,结合各个类别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0〖KG-*4〗-〖KG-*6〗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消费、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时间维度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系数为正却不显著;接着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三条潜在传导路径,根据测算的路径强度,发现消费路径和投资路径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但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说明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有力推进经济增长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Kaya恒等式,并应用LMDI-I分解模型,分析驱动中国2003-2014年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人口效应、经济水平效应和用水效率效应的时空演绎特征.研究发现,人口效应是抑制第一产业和促进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经济水平效应对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主要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而用水效率效应则主要表现为负向抑制效应.每个省区的从业人员变动、经济水平变动和用水效率变动共同决定了全国生产用水消耗的变动,在当前特定情况下,地区生产用水消耗的下降与全国生产用水消耗下降存在不一致性,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全国水资源节约的整体目标,需要及时评估各省区对全国水资源节约的贡献度,准确把握中国生产用水消耗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关注那些对生产用水消耗影响较为关键的省区,以尽快实现对水资源消耗总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省域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我国环境承载力的区域比较;同时利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工业化程度与地区人力资本与环境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管制对环境承栽力具有负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环境承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表明,扭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造成我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重要的社会结构原因.文章将我国的产业发展低端锁定问题拓展至工业化弱质和服务业滞后两个部门,将城镇化扭曲投影到城镇化建设的动因扭曲、主体扭曲和功能扭曲三个维度,构建"两部门?三维度"分析框架,采用典型化事实与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困境,并构建PLS-SEM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讨了矫正城镇化扭曲,实现我国产业发展低端解锁的路径选择.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弱质问题表现为结构演进受阻和效率提升缓慢,我国的服务业滞后问题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生产能力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保障消费能力不足.改善地方财税制度可以显著地降低土地城镇化水平,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可以显著地降低农民工城镇化水平,在供给侧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可以显著地降低城市病水平,进而矫正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动因扭曲、主体扭曲和功能扭曲.矫正城镇化扭曲对于改善我国工业化弱质和服务业滞后问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寿命短的问题,尤其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换挡”时代到来,由“创业浪潮”引爆的大量初创企业该如何存活并茁壮成长,是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潜力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文以信任为切入点,利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初创期企业的截面数据,对比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环境演变,信任对降低初创期企业规模扩张的市场退出风险的影响,并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对其进行解释.研究发现:经济环境良好时,初创期企业规模扩张降低了市场退出风险,随着经济环境恶化,初创期企业规模扩张的市场退出风险也在提高,但信任能够起到缓解作用;缓解融资约束机制在经济环境良好时可以解释信任降低初创期企业规模扩张的市场退出风险,经济环境恶化时,高信任度地区的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却因缓解融资约束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而存在更高的市场退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机制不成立;提升创新效率机制在经济环境恶化时可以解释信任降低初创期企业规模扩张的市场退出风险.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通过节约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影响着企业边界的变动。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往往集中体现于外包行为。笔者首先通过选取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企业和行业作为样本,针对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相关行业的外包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企业边界逐渐扩大;技术进步与外包行为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碳减排责任的界定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地区或产业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从产业层面分析我国27个产业部门在其生产与消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涵碳排放的间接效应及其部分转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