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13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财政金融   13193篇
工业经济   2217篇
计划管理   13927篇
经济学   12682篇
综合类   4616篇
运输经济   609篇
旅游经济   25篇
贸易经济   12818篇
农业经济   26961篇
经济概况   20736篇
信息产业经济   37篇
邮电经济   597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732篇
  2022年   599篇
  2021年   799篇
  2020年   1394篇
  2019年   1104篇
  2018年   600篇
  2017年   1185篇
  2016年   1565篇
  2015年   2250篇
  2014年   5974篇
  2013年   4972篇
  2012年   6369篇
  2011年   7685篇
  2010年   7654篇
  2009年   8901篇
  2008年   8877篇
  2007年   6800篇
  2006年   6252篇
  2005年   5208篇
  2004年   5054篇
  2003年   5569篇
  2002年   3799篇
  2001年   3218篇
  2000年   2888篇
  1999年   1335篇
  1998年   1231篇
  1997年   1073篇
  1996年   787篇
  1995年   709篇
  1994年   724篇
  1993年   603篇
  1992年   501篇
  1991年   630篇
  1990年   450篇
  1989年   416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8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代表着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虽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河南省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略有差异,因此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的不足之处,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106.
农业税费改革后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格局的变迁,引起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进行了评价。文章对此类研究进行归纳后发现,对农村公共品供给评价的研究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通过研究农民消费结构间接考察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情况;二是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直接考察公共品投入—产出供给效率;三是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考察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主观满意度;四是建立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07.
108.
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内容,分析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要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实证评价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9.
隔代抚育会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促进劳动力供给上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对此进行验证,本文在工资收入随机性的假定及延迟退休5年的情景下,模拟了面临孙辈照护需求的女性临近退休者提前退休所产生的福利变化。进一步,本文采用CHIP和CHARLS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不同群组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进行了估计,继而分析了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这些收入特征对退休决策者制度退休和退休后劳动参与抉择产生的影响。总体上,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隔代抚育将对女性劳动力供给产生挤出效应。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女性临近退休者的制度退休抉择主要受自身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的影响,收入增长率越低,或收入风险越高,她们提前退休的意愿就越强烈;制度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则更多地受子女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子女收入增长率越高,劳动参与的概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0.
基于转移概率和网络联系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7.24%;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高度适宜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山地丘陵区中的南方沿海地区,而不适宜类整体分布则较为零散;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位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较差。[结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与区位适宜性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