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54篇
  免费   88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财政金融   10856篇
工业经济   20326篇
计划管理   29718篇
经济学   14166篇
综合类   4179篇
运输经济   1606篇
旅游经济   210篇
贸易经济   22521篇
农业经济   33875篇
经济概况   1896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69篇
邮电经济   429篇
  2024年   304篇
  2023年   1277篇
  2022年   1175篇
  2021年   1487篇
  2020年   2102篇
  2019年   1965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1397篇
  2016年   1981篇
  2015年   3798篇
  2014年   9850篇
  2013年   8925篇
  2012年   10783篇
  2011年   12517篇
  2010年   10537篇
  2009年   11523篇
  2008年   12876篇
  2007年   9765篇
  2006年   9731篇
  2005年   9138篇
  2004年   7391篇
  2003年   6857篇
  2002年   4219篇
  2001年   3867篇
  2000年   3637篇
  1999年   1243篇
  1998年   1457篇
  1997年   1098篇
  1996年   745篇
  1995年   660篇
  1994年   507篇
  1993年   364篇
  1992年   529篇
  1991年   840篇
  1990年   637篇
  1989年   496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22篇
  19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将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理论,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复合指标体系,选择空间滞后计量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边际效应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函数。基于此,提出了区域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根基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空间外溢效应,加强区域之间城镇化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金融业服务于工农业的效率,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探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在厘定家庭决策与区位选择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天津市住房与交通调查问卷》微观数据,通过Net Draw工具刻画天津市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并构建MNL模型实证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天津市居住迁移呈现出从中心向环城楔状延伸的郊区化趋势;随时间推移,中心城区居住迁移就近性原则出现弱化倾向,渐由区内迁移向区际迁移转变。生命历程和住房市场因素对居住迁移空间影响显著,家庭结构与制度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应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多元化公共服务配套、保障性住房布局等手段,形成"主动迁居为主,引导性迁居为辅"模式。  相似文献   
23.
"开放式住区"意味着住区街道、公共空间等面向城市开放,与封闭式住区相比,其内部公共产品的空间属性产生了变化,这也引起居民在物权方面的担忧。从空间权益的角度解读开放式住区的实践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大院"和"小区"是最典型的中国居住区模式,分析认为,它们是政府对城市基层单位的空间发展权让渡,形成了空间权益的内化现象。开放式住区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基层空间主导权的回收。在实践途径上,比较了财产权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区别,提出加强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权的主张;并分别针对"新建住区"和"改造住区"讨论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和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4.
借助多源大数据研究核心与外围地区的集聚与扩散机制,识别核心区域范围,探讨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之间的联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研究结论包括:(1)西安核心城市呈现扩散背景下的集聚主导模式;(2)外围地区不同层级中心节点发育,局部网络化形态显现;(3)通勤是区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并与消费出行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与以引力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相比,大数据更加直观、更加精确地展示出城市空间流的特征,解释了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不同方式。分析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经过比对分析,认为模型对全域人口规模、主导产业结构等因素考虑不足。建议规划有序引导核心区域功能向外围扩散,加强节点承接能力建设,促进城市群网络发育。  相似文献   
25.
1月12日,省审计厅召开市县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述职报告工作会议,萍乡市、鹰潭市、宜春市、上饶市4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管县丰城市、安福县审计局长依次进行了现场述职。省审计厅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并对述职情况逐一进行了点评,厅党组书记、厅长辜华荣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会上,各述职局长总结了2019年工作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打算。厅班子成员点评客观中肯,实事求是,点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各地做好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26.
从空间区域角度来划分产业转移,可以将产业转移划分为传统地理意义上的产业转移和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利用逻辑演绎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两类产业转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类产业转移的内涵不同,且在转移机制、转移路线、主导力量和转移特征上都存在差异。对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而言,两类产业转移都可以成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手段。虽然产业在地理区间内转移仍然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化发展,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会成为各地区产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方式。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在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空间规划,乡村空间使用以及土地整治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乡村空间进行重构,并通过土地整治等方式,提高乡村用地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可以实现平衡发展。文章对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土地整治的角度出发提出推动乡村空间重构的策略,最后探讨乡村空间重构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8.
大豆属于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种植大豆在减少种植面积十年后,自2017年在政府扶持下开始增加,基础条件得到完善,产量有所提高.中国大豆生产中存在大豆品种多,种类杂,品种优势不明显,田间管理薄弱和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单产不高等问题.建议提升中国大豆的质量及优化大豆品种、 加强大豆生产的田间管理力度、 提升中国大豆生产技术水平和扩大大豆生产规模以及加大补贴和出台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9.
极点作为谐振区雷达目标的最主要电磁特性,具有很大的空间目标识别前景。但是在使用频域观测数据提取目标极点时,存在虚假极点和估计精度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加窗和截断改进了后时响应信号的获取流程,抑制了虚假极点影响;然后采用最小描述长度法(MDL)估计极点个数,避免了定阶错误引起的虚假极点;最后采用联合矩阵束法估计极点,有效减少了单角度数据估计极点时存在的遗漏极点和虚假极点问题。FEKO软件验证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30.
制度空间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某些被建构并产生有效影响力或影响范围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建构了"制度空间—行为选择—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空间分析相互结合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两江新区的制度空间、主体行为与空间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江新区经历了构想空间、产业空间到消费和居住空间的重构过程,"强激励"与"弱约束"的制度空间扩大了主体行为的空间与资源,是空间重构的内生性力量。地方政府借助制度空间条件,通过空间规模扩张、空间开发垄断和空间场所营销等"理性"行为,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对空间开发的主导和操纵。随着建成环境的不断完善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实践,企业"趋利性"投资促进了空间转型和土地升值。原农村居民的"服从配合"和空间让渡助推了空间重构,而不断壮大的富裕和中产阶层通过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空间重构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