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制度空间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某些被建构并产生有效影响力或影响范围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建构了"制度空间—行为选择—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空间分析相互结合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两江新区的制度空间、主体行为与空间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江新区经历了构想空间、产业空间到消费和居住空间的重构过程,"强激励"与"弱约束"的制度空间扩大了主体行为的空间与资源,是空间重构的内生性力量。地方政府借助制度空间条件,通过空间规模扩张、空间开发垄断和空间场所营销等"理性"行为,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对空间开发的主导和操纵。随着建成环境的不断完善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实践,企业"趋利性"投资促进了空间转型和土地升值。原农村居民的"服从配合"和空间让渡助推了空间重构,而不断壮大的富裕和中产阶层通过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空间重构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同空间尺度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培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2006—2016年间10个国家级新区所涉及城市的12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级新区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因新区管治模式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而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究其原因,是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经济集聚、制度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了国家级新区的边际效用。基于管治模式的分析表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降低了国家级新区的管理绩效,行政主体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更高。最后,文章建议对国家级新区政策工具的善用,需要注重其选址的科学性及管治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尺度重构为视角,基于国家级新区成立、发展的逻辑演变,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对于新区发展的作用机理和规划路径选择。研究认为,国家级新区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增量空间",作为国家治理和国土空间优化的载体,为"多规合一"实践探索提供了适宜平台。"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也将对新区的治理模式重构、空间战略引导和综合实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从协调原则、组织机制、编制模式和实施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楚婧  晁恒  李贵才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118-124,封2
基于米歇尔·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以深圳市平山村流动摊贩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活动日志调查等质性研究方法,解读流动摊贩面对空间管治政策的生存韧性和社会空间建构.研究发现:在政府对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空间的双重限制与规训下,流动摊贩对就业与社会生活空间两方面都采取了反规训战术,就业空间的实践中不仅包括嵌入、伺机而动的抵制战术,还包括协商与印象管理;社会生活空间的实践中构建了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同时也有身份构建与认同、消费升级与改写及地方感的生成.对流动摊贩日常生活实践的关注,对理解和管理流动摊贩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展现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进展中对实现空间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土地财政模式则为地方政府实现竞争优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紧扣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企业化"的视角全面地解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内涵体系,分析土地财政模式的原理和机制,探讨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导致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出现了分离,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是超前的土地城镇化不能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且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改变,则城镇化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模式,使其继续发挥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实现良好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生活空间的关键保障.伴随城市规划领域对内涵式品质空间提升的研究,居民的空间体验与空间感知愈显重要.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绿地系统专项应当纳入居民对城市建成环境的感官数据,以实现规划在实践层面与管理层面契合居民的体验诉求.伴随着新数据环境与空间感知领域的快速发展,绿视率以居民视觉感受为基础,同时具备了在城市全域尺度规模化提取的可能性,因此有望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的城市绿地指标.在应用与启示等方面,绿视率运用的尺度、图像数据收集的信度以及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机嵌入是亟待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区域化的推进,城际合作活动日益密切,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了一个包含“合作频率、主题领域、治理模式”的城际合作概念框架,用于临深地区4组城市(深港、深莞、深惠、深中)的城际合作比较研究。研究表明:(1)地缘区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间合作强度,进而造成了城际合作多样化模式;(2)自上而下的等级治理和自下而上的自发治理共同推动了城市区域化,但两者的作用机理与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3)由制度化模式和临时模式组成的合作模式在不同的机制中促进了城际合作,不对等的行政体制是影响深圳与周边城市合作的重要制度壁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