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8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不仅推动了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房屋和土地使用权进入各级市场,又促使了房地产估价师和中介机构的诞生。我国房地产估价这支年轻的队伍虽然处于初创阶段,但却已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以及房地产的交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河南省1985~2008年城市发展及公路网络数据,借助引入可达性指标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研究可达性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划分城市发展类型,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河南省公路网络可达性的提升对城市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高速公路建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根据城市发展系统与可达性系统的关联度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将河南省18个省辖城市划分为高水平协调型、低水平制约型、路网优先发展型和路网建设滞后型等4类。最后针对各类城市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土地储备作为土地市场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已成为各地土地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和工作重心。为了更科学有效地指导土地储备工作,各地纷纷编制土地储备规划(计划),大大促进了土地储备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特别是《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下称《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城市人口规模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异速生长模型,探讨我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用地发展整体上处于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土地城市化的相对速度在加快,人地关系正异速生长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其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用地平均水平最高,特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超出了合理阈值,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有针对性的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35.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其空间格局形成了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我国保障性房空间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即边缘化,集中化的分布容易带来居住空间分异、增加低收入人群生活负担。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规划建设经验,本文提出要通过推行混合建设方式,充分利用存量住房以及平衡新老城区建设等措施来优化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实现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36.
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的长沙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住房商品化政策的实施,城市居住空间在房价的"过滤"和社会经济差异的"分选"机制作用之下,不同职业背景、收入状况、价值取向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向于同类相聚,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从社会—空间视角出发,利用住房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沙市的居住分异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长沙住宅划分成五类,归纳总结其分布和居民特性。以街道为单位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对各住宅阶层的分异指数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得到长沙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最后,通过构建多元排序logistic住宅阶层选择模型,对分异的微观动因——居民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7.
王乾  冯长春 《经济地理》2019,39(9):56-64,70
基于1990、2000和2010年中国等18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数据,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各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特征和动态演进特征。同时以中国为例,探讨空间因素在城市规模演进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①欧洲国家近似服从齐普夫定律的比例高于亚洲与美洲,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逐渐接近齐普夫定律的理想状态。②从城市之间的动态变化来看,全球范围城市的流动性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城市整体呈现向上流动的特征。其中,中国的城市动态演进由收敛增长转变为发散增长。③城市增长表现出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背后,区域环境起到重要作用:较差的区域环境对城市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优越的区域环境有利于低等级城市的规模增长,但部分中高等级城市的增长将因为城市间服务功能的高度竞争而面临阻力。  相似文献   
38.
大部分国家政府和学者都在鼓励通过规划和发展高密度的单中心城市来提高交通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当给定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人口分布,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因为平均通勤距离的缩短而更加环保。然而,当考虑到高人口密度会改变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时,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作用,发现提高人口密度的政策同时也会影响到商品价格、工资和地租,从而鼓励厂商和劳动力的迁移,而这种城市体系的经济地理重塑过程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交通污染。一项针对单中心城市的高密度发展政策在多城市的区域尺度下产生的空间均衡效应可能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39.
以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采用历史文献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了风景名胜区空进演进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优化空间发展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1风景名胜区空间结构经历了低水平均衡、单一中心、点轴结构和单一中心主导下的网络化结构等日益复杂化的空间演进过程;2风景名胜区每个空间演进阶段的动力机制差异性较大,分别经历了农耕经济式的自发动力、移民植入式的外部动力、国家战略式的外部动力和市场需求式的综合动力机制;3提出从开展风景名胜区主体功能区划、坚持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的开发模式、优化配置风景名胜区利益补偿与分配格局、厘清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权责范围等四个方面优化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0.
观点"政府在制定规划时要重点考虑提升城市活力,有秩序、协调发展,真正解决好就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提升资源和文化的附加值。""制定城市规划不能凭‘长官意志’,我们的城市发展不能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现代城镇化的理解要从过去比较单一、以人口数量来衡量,转变为从人口、资源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来衡量,要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资源城镇化四个方面考虑。作为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城镇化,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制定中国差别化、多途径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