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00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财政金融   12701篇
工业经济   5416篇
计划管理   10473篇
经济学   13287篇
综合类   3810篇
运输经济   482篇
旅游经济   72篇
贸易经济   14751篇
农业经济   2919篇
经济概况   1676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1篇
邮电经济   36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778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850篇
  2016年   1111篇
  2015年   1941篇
  2014年   4698篇
  2013年   4885篇
  2012年   6756篇
  2011年   6841篇
  2010年   6313篇
  2009年   7403篇
  2008年   7265篇
  2007年   5871篇
  2006年   5360篇
  2005年   4761篇
  2004年   2520篇
  2003年   2824篇
  2002年   1204篇
  2001年   1175篇
  2000年   1350篇
  1999年   848篇
  1998年   780篇
  1997年   939篇
  1996年   1140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促进作用;第二,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是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2.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过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就业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转型。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3.
34.
重构产业体系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对产业体系重构的动力机制、内在机理及关键路径的探讨,勾勒了一个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逻辑框架。研究表明:快速增长偏向的传统产业体系下已出现了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而现代产业体系在战略导向和发展方式、产业内容和产业间关系、产业分工地位和分工形态、要素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市场需求类型和竞争手段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且,现代产业体系可以分别通过经济结构优化机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区域发展协调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机制,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公平性、空间平衡性以及可持续性,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机理在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三种要素互补互促,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基于这种"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业体系重构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5.
36.
3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助力"中国基础设施奇迹"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一基础设施发展中的"功臣"并未得到中央政府的一路首肯.事实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表现出时松时紧的政策倾向.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和影响政策转变的关键事件分析,进一步发现相关政策是鼓励抑或遏制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增长和风险规避双重治理逻辑的共同支配.经济增长逻辑与风险规避逻辑并不天然矛盾,有时可以互相转化和彼此强化,因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走向也随双重逻辑优先地位的变动而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38.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