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38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区域经济学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研究出发,诠释我国经济布局的演变过程,具体分为改革开放前后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分析说明了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2.
文章认为,主体功能区理念在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明晰城乡统筹模式、形成合理城乡结构及保证城乡公平发展等方面对城乡统筹工作具有创新性影响。文章通过将乡村地域划分为优化集聚型、重点拓展型、适度开发型和生态控制型.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对城乡统筹路径进行了分类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村-镇-县-市”为基本顺序依次构建主体功能导向下的更高层级城乡统筹地域综合体,最终形成更加宜居城乡空间的设想。  相似文献   
53.
分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异同点与"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及其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迪,为中国在今后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协同论认为: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整个系统将形成一个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结构,这个整体效应具有某种全新的性质。从目前来看,实现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经济一体化任重而道远。所以,需要淮海经济区各成员通力合作,在制定经济一体化战略过程中,一定要在统一的目标下,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5.
苏、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选取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多样化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值、Moore结构值变化指标、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过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方法—Shift-shar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选取2000—2009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数学模型计量,利用计量结果,首次对苏、鲁两省1999—2008年产业结构进行了静态、动态、SSM分析比较研究,得出客观结论。依据结论,提出苏、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苏、鲁两省建立科学双赢的合作模式和良性的竞争模式,促进两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57.
文章在介绍发展战略概念由来的基础上 ,从内涵、依据、机理、效应和关键措施等方面比较了江苏省五大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 ,并揭示了五大战略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和互为一体的内在联系 ,最后就五大战略的协调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8.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计算淮海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维数,并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结构;城市分布的均匀性较为适中;城市之间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程度一般.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淮海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9.
从省际产业合作模式及其合作路径的选择出发,对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省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①全国省际产业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行业协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苏鲁两省产业合作发展应选择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企业主导相结合的“三主导复合模式”。②根据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提出了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五条路径,即搭建一个产业合作平台、打破两个产业合作壁垒、建立三个产业合作机制、拓宽四个产业合作、实现五个产业合作对接,为苏鲁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竞合已成为省际边缘型城市间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实现省际边缘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省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省际边缘型城市竞合的研究主要包括:竞合的内涵、条件、内容、模式、机制及策略等。这些研究多以单一角度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省际边缘型城市竞合的研究提出了4个方面的展望:加强对欠发达边缘型城市的竞合研究、加强对边缘型城市的空间竞合研究、加强对边缘型城市的软环境竞合研究、深化边缘型城市竞合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