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8篇
计划管理   47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47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8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61.
江苏小伙子周鹏飞在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比利时工商管理博士。2003年,周鹏飞回国后就在上海一家食品企业担任管理,年薪有20多万,在旁人的眼里,这无疑算得上是事业有成了。 2008年的一次,周鹏飞带着几个公司客户到阳澄湖边吃饭,他发现大闸蟹市场上有一个很奇妙的现象,肢钳完整的大闸蟹要卖好几百元一斤,可是缺胳膊少腿的残次品却卖10元一斤都没人要,很多养殖场都只能忍痛把那些残次品当成垃圾倒掉了。  相似文献   
62.
<正>比尔·盖茨在创办微软公司的初期才拥有五位年轻的员工,其中包括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女秘书,这些年轻的员工们相互间毫无协作可言,工作氛围非常松散,后勤管理方面更是混乱不堪。  相似文献   
63.
陈亦权 《中国外资》2009,(15):62-62
<正>上世纪70年代的泰国曼谷市,有一位名叫卢尔沙西的年轻人租了两间店面经营起了他的茶楼生意,茶楼不大,两间店面共120个平方,放了30张茶桌。他把茶楼装修得十分高雅,各类卫生  相似文献   
64.
周末逛街,妻子突然想起来要剪个头发,刚好在路边看到一家名为“多一点”的双层理发店,觉得这店名起得挺有意思,而且里面看上去也挺有格调的,于是就走了进去。  相似文献   
65.
在职场,流行着一句话:"做得多,错得多!"这句话往往出自工作积极、却时常因为犯错而挨上司批评的人之口,有着强烈的悲观意味这句话准确吗?从现实角度来说,"做得多,错得多"这个逻辑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一共有10项业务分给ABC三位员工,A和B分别领走其中的一项,剩下8项全由C负责,很显然,只负责一项业务的A和B是不太会犯错的,而C则有可能会同时犯下8个错误,那么他就要承受上司针对这8个错误所做出的批评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做得多,错得多"的悲观情绪。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会令一个人从此变得懒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的工业都处在飞速发展时期,而当时相应的企业管理理念较落后。有个在美国诺瓦大学留学的中国小伙子,一直醉心于研究更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而传播他新理念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有“洗脑”代称的演讲。所以,他一直在参加校内外各种演讲比赛,可就是拿不到奖,也没做到让听众能记住他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7.
上世纪30年代,冰淇淋开始风行于美国纽约的各个街头。年轻的波兰移民马塔斯有制作“天然冰淇淋”的好手艺,他在自己的作坊里制作冰淇淋销售。因为制作工艺不错,加上他非常有商业道德,从不欺假卖市,渐渐有了一甚小名气。  相似文献   
68.
1加1等于4     
上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国穷小子在纽约郊外的杰斐逊港镇上,与一位叫琼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是他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钱。一段时间内,他的薪水甚至无法同时支付牛奶费和购买婴儿尿布。后来,妻子把陪嫁钱拿出来,让他在镇上开一家生牛屠宰作坊,专卖牛肉。  相似文献   
69.
在一座小城,有一家新建的酒店,在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完成后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一天招聘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厨师长职位上,有两位非常不错的厨师长人选进入了老总的视线,究竟录用哪一位好,老总拿不定主意。第二天要招聘普通厨师了,老总决定让他们每人各负责半天,看看他们俩在人才发掘的才能上会不会显出高低。  相似文献   
70.
上世纪40年代末,一位叫麦森的中年人,在纽约郊外的一个小镇上经营起了一家小杂货店.麦森的杂货店和当时所有的商店一样,把门打开就是一排玻璃柜台.柜台的一端设有一块可以翻动的木板,一来方便自己人进出,二来不让顾客走进柜台后面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