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69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71.
陆铭 《南方经济》2011,29(6):23-37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和地区间的流动是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出现的。规模日益庞大的流动劳动力以流向东南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但由于户籍、土地等制度的制约,劳动力流动短期特征明显,但趋势又是长期化,因此,形成了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早期的实证研究注重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流动,较新的研究从人力资本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为劳动力流动的动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但是,如果要解释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就需要在制度约束和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社会互动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有效推进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应该包括以提高教育为主的经济政策、以促进信息交流为主的社会政策,以及推进城乡融合为主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72.
在城市里,具有高、低技能的劳动力之间具有互补性,能够互相促进对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文章利用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考察中国城市的技能分布及变化情况,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高技能劳动力是城市发展的引擎,它会促进城市工资提升、人口增加。其次,大城市会促进技能互补,使得大城市中不仅有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也可能会有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高、低技能的劳动力同时向大城市集聚。最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城市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其背后原因是高技能偏向性的落户政策导致低技能劳动力相对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受限,这不利于提升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3.
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验证了经济开放、非国有化、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1)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资的利用)是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因素,但这一现象在西部并没有表现。(2)财政改革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政府从经济活动中的退出显著地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压缩预算外支出的比重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特点在西部较为显著。(3)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在影响经济增长时是相互作用的。非国有化政策并不独立地影响增长,而是通过影响政府退出经济活动对增长的作用而影响增长的,而这个情况主要在东部有所表现。(4)在控制了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后,区域经济存在着“条件收敛”的趋势。(5)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东部取得了更快的增长绩效,而中部和西部的增长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6)西部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东部、中部有显著的差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在西部显著地低于东部和中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4.
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对经济学分析问题很有帮助。反过来说,正是因为经济学特别依赖于数量化的分析,这也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形成了补充。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快乐和冲突的经济学”。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快乐,特别是冲突的决定有很多理论工作。比如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做一些关于博弈的模型来讨论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利益集团之间是怎么斗争的。我今天主要讲的不是理论的东西而是实证的结论。我的副标题是“中国如何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5.
把实证研究进行到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与人的,这一点决定了经济学必须与现实有关。理论是帮助我们寻找躲藏在社会之中的种种规律的有力的方法,特别是数理逻辑。但是,离开了实证,理论就容易成为断了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76.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   总被引:144,自引:6,他引:144  
本文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提供了一个自洽的逻辑框架,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个逻辑框架不仅能够分析中国前期改革的成功,也能够解释目前浮现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动力,尤其是完成了地方层面的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的民营化。但是,内生于这种激励结构的相对绩效评估又造成了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和公共事业的公平缺失等问题。由于中国的渐进式分权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个中央政府主导和控制下的机制设计问题,所以,在认清中国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的基础上,正确地设计合理的改革方略,对于下一阶段改革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如此,中国就可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大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7.
"人以群分":非市场互动和群分效应的文献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铭  张爽 《经济学(季刊)》2007,(3):991-1020
由于存在着非市场的互动,市场的均衡结果是人们按不同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分层,从而出现"群分效应",在现实中又突出地表现为居住区的分割,这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公共品消费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在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经济和社会政策减少群分效应和居住区分割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8.
经济转轨中的劳动供给变化趋势:理论,实证及含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9.
人往城里走     
有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农民的出路是留在农村,或者是就地转入中、小城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人口有所减少,再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务农收入有所提高,同时,在农村提供劳务的价格也上升了。于是,会有部分劳动力愿意留在农村,甚至终生务农,也会有部分农民会就近进入中小城镇。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农民,千万别以为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想。  相似文献   
80.
基于农村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及社会信任的作用将如何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改变。本文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作为一种整合型社会资本,本地的社会信任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同时还发现,社会信任对劳动力流动的负向影响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在市场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反而会起到促进劳动力流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