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2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71篇
财政金融   2088篇
工业经济   934篇
计划管理   4896篇
经济学   7148篇
综合类   1860篇
运输经济   141篇
旅游经济   116篇
贸易经济   4216篇
农业经济   5796篇
经济概况   6592篇
信息产业经济   69篇
邮电经济   37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691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743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873篇
  2015年   1336篇
  2014年   3140篇
  2013年   2796篇
  2012年   2456篇
  2011年   2697篇
  2010年   2841篇
  2009年   2412篇
  2008年   2602篇
  2007年   1772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247篇
  2004年   852篇
  2003年   846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城市化、食物消费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1~2015年城乡人口分布与居民食物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转型趋势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并通过非参数方法估计了城市化与中国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过去三十多年间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畜禽肉蛋类等食物消费持续增加;城市化与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增加了居民饮食的碳足迹、水足迹、氮足迹与生态足迹,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和严重的污染问题;随着未来我国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推进与食物消费转型升级,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将日益突出。最后,提出了通过减少食物浪费、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
环境规制是促进还是抑制经济增长,目前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3-2015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2年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由于目前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处于起步阶段,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商直接投资两条路径作用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预测显示,长期内当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常态化之后,环境规制会促进经济增长,即环境规制在短期内抑制、长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根据中国环境规制现状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数字技术是新时代对经济与社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影响时间最长的现代科技,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必然趋势。文章以大数据及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为支撑,结合浙江、福建、贵州等地实践经验,归纳出数字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分析大数据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系列技术服务,及说明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具体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保护、明晰生态资产、生态价值核算以及引导人格文明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从治理平台、价值实现、绿色核算、生态信用四个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指出未来数字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4.
习总书记提出的新的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我国发展的全局和长远,这与我国高质量发展方向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一脉相承。实现新的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将倒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转型,既是推进疫后经济绿色复苏、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的客观需要,也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更是助力发展方式深刻变革,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对实现2035年、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注重提升生活质量,健康和养老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广元市立足自身优势资源,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提出建设成渝地区生态康养后花园的目标定位。 文章分析了当前生态康养发展背景,从居养、文养、观养、医养、食养五个方面总结了广元发展生态康养的优势,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6.
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旨在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7.
2000年起,我国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但总体进展缓慢,迫切需要研究垃圾前端分类模式。对上海市、北京市较成熟的前端分类模式体系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两地分类模式的长处与不足,剖析了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为我国垃圾前端分类模式机制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8.
周一虹  张明晶 《会计之友》2021,(20):153-159
研究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对于维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研究"绿水青山"如何有效转变为"金山银山"有着重要意义,适当的路径模式可以提高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效率,从而实现其生态价值.文章以张掖丹霞地貌旅游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从张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讨论了张掖丹霞生态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地形地势三个角度描述了张掖的生态环境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其次,分析梳理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等不同要素在张掖丹霞地貌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政府准确识别并发掘了张掖丹霞地貌的生态价值;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更好地维护了丹霞地貌景观,增加了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建设与开发,促进了丹霞地貌生态价值的实现;农户在景区的发展中给予基础性支撑.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张掖丹霞地貌生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89.
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沿黄生态带来说,依托各地特色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拉动沿黄生态带各省区内需、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扩大开放,具有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90.
谢剑峰 《价值工程》2021,40(24):114-116
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实现绿色GDP,全国持续推进矿山整合重组,不少采石场被关闭,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本文以临湘市新屋采石场为例展开分析,阐述了新屋采石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其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采坑修复的必要性与具体修复方向,并围绕临湘市新屋采石场采坑具体修复措施展开详细论述,以期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