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44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减少贫困作为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在减贫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量文献基于中国减贫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要进一步取得减贫工作的成功,就要理顺贫困问题的总体逻辑,回答问题四个:何为贫困,即贫困的识别和测度;贫困如何发生,即贫困的产生机制;为何扶贫,即贫困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贫,即寻找有效的扶贫策略等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文章对贫困问题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以期明晰对贫困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相似文献   
92.
减少贫困作为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在减贫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量文献基于中国减贫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要进一步取得减贫工作的成功,就要理顺贫困问题的总体逻辑,四个回答问题:何为贫困,即贫困的识别和测度;贫困如何发生,即贫困的产生机制;为何扶贫,即贫困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贫,即寻找有效的扶贫策略等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文章对贫困问题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以期明晰对贫困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相似文献   
93.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和机制是十分复杂的,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人微观决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2003-2006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对纳什均衡的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是理性的,他们是以收益最大化来决定自己的转移行为,只有用工企业的工资估价大于农民工的工资估价,雇佣才可能发生,农村劳动力才能实现顺利的转移。  相似文献   
94.
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利用贫乏的资源禀赋实现了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为正在开展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探索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采用1986—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浙江点数据,从农家视角对“浙江奇迹”进行了一个长序列分析。分析发现,第一,一定的行政性管理变化对农民增收具有推动作用,但支持浙江十村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核心是家庭经营,其发展路径表现为去粮化或非粮化。第二,浙江农户收入增长不平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增强,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渐缓解,隐隐显露出“共同富裕”的势头。第三,浙江十村税赋水平有所提升,但职业农民的税收基本被消除,农业村的负担减轻,纳税行为由“普税制”正式进入到“能人”或“老板”纳税制,国家税收的重点化、中心化缴纳正在成为支撑浙江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行为。  相似文献   
95.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土地流转、农户就业选择与农业生产效率间的关系,强调土地流转不仅能直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还通过影响农户就业选择和技术采用,间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定量结果表明,若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将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的转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将提高71.02%。劳动力市场改革、农产品价格调整等均会影响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6.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原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后,农村市场化改革具备了物质、制度、社会和认知条件。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经历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体制改革五个阶段。通过改革,中国农村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运行机制逐渐完善,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品牌格局初步显现,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是重视农民、依法实施,尊重市场、适时调控,找准症结、平稳推进;教训是不当干预、徘徊反复和局部照搬等。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是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以后农民和政府为解决农村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剩余问题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使“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实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相关主体基于客观需要和利益诉求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博弈互动的过程,核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中国农村市场尚存在市场发育缓慢、一体化程度低、政府越位缺位、市场运行不畅和交易费用高昂等问题,原因在于改革难度加大、制度障碍突出、公权缺乏监督、市场环境欠佳和小农户经营的约束较大。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利用2003—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数据,以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先行省份——浙江为例,考察了农户储蓄、借贷和投资等金融行为的特征变迁。研究发现,农户整体的存款金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不过储户比例却在缩减。农户家庭财务平均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但从中位数来看依然相对偏小,半数农户的存款平均只够覆盖家庭3个月左右的支出,且储蓄水平的不均衡程度依然较大。从农户的借贷情况来看,近些年来浙江省的农户整体上借款行为和金额在逐步减少,借款来源依旧主要为民间借贷,借贷的主要用途已从满足生产性需要转变为满足生活性需要。其中,低收入农户民间借贷的程度相对更高,且更多用于满足生活性需要,但其生产性借款相较于高收入农户会更多用于传统农业。从金融投资行为来看,农户的投资水平和普及程度还比较低,但投资行为的两极化趋势和不平衡性不断加剧。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城镇化不仅提升了农户储蓄行为和能力的整体水平,还明显改善了农户储蓄水平间的不均衡程度,是其助力共同富裕的又一表现;此外,城镇化还显著增强了农户借贷行为中的正式化程度。  相似文献   
98.
本文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探讨演进特点与政策创新。新中国成立前,党在占领区尝试实施了局部的农村经济政策。之后,农村经济政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之初的妥协调整以及新世纪之初至今的转变提升。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实质是相关主体间博弈互动的结果,主要以实现国强民富为宗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不断修正和调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政策创新。本研究为今后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