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通过构建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用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16年间30个省级单位的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既定税负的情况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税负水平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但各税类、税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很大。就税类来说,财产税和流转税较利于经济的增长,而所得税和其它税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就税种来说,车船税和增值税最利于经济的增长,而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最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即使在保持现有税负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也可通过优化税制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中国税收结构问题。对我国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财产税和所得税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流转税份额的增加会通过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进而增加资本收入份额,加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收入差距;并且流转税本身对经济的影响也是负面的,没有体现其中性税收的作用。资源税不合理,没有促进资源合理价格的形成,导致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对环境影响较大。特定目的税和行为税,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没有有效地调节要素的价格,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应该进行相应税制改革,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实现税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旅游公共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分类,针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及旅游第三部门供给主体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税制结构、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30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使用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1994~2008年间我国省级税制结构、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显著地促进了税制结构和税负水平的提高,但税制结构和税收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阻碍经济的增长。所以,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和整体税负水平,不但可以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水平和提高消费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税费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和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税收制度的核心。总体上看,我国油气税收制度与国际惯例有相符之处,资源补偿费、资源税与石油特别收益金分别相当于基础权利金和超额利润税,三者合起来相当于国外的权利金,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建议改革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继续保留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与价款的收费制度,把现行的矿区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和石油特别收益金合并,统一征收资源税。大幅度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实行从价计征、滑动比例、省(区)内外有别的征收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亚洲货币合作与亚元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种文章见诸于报端。作者认为,只有在理论上把该研究推向深入,才可能得出正确的政策结论。最优货币理论和欧元的实践,对亚洲货币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亚洲货币合作是大势所趋。文章主要研究在这种趋 相似文献
7.
农民负担可以分为隐性负担和显性负担两种形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由于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农民隐性负担沉重问题,其中主要是对农民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的隐性负担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改革,使之逐步完善,来探讨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巴罗、斯库利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通过征税把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使用的过程中,政府征税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被政府有效地使用税收对经济产生的正效应所抵消,而政府支出本身也对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判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不是最优的。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调整财政体制,进行相应的税收改革。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其结论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房地产价值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城市持续高水平的财政支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必定通过房地产价值的增加体现出来.由此引出了对我国房地产税进行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凌江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3):78-8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同于西方国家反经济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划分两种类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几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调整,同时缩减国债规模,减少赤字,实现财政平衡。在结构调整逐步完成,各项改革趋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充分建立的条件下,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代之其他财政政策的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