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转换双重变革的叠加,我国传统的政府主导下的行政服从型的劳动关系逐渐向企业劳资双方自主选择的契约型劳动关系转变。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自主决定劳  相似文献   
3.
劳工个体表达利益诉求的过激行为,是劳资冲突激烈化的外在表现。过激行为的目的是引起社会舆论与公共部门的介入,形成对侵权者的压力机制,由此保护个体合法或合理权益免遭侵害。但此类行为具有较高的社会风险。当前劳工个体过激维权行为的产生,既与劳资利益分配机制扭曲、权益诉求渠道效率低下、政府社会管控能力弱化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劳工个体偏激心理因素的影响。文章结合上述因素对个体过激维权行为的微观动力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劳资集体谈判在许多西方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分权化趋势,国家或产业层次的集体谈判逐步向企业乃至车间、部门层次下移,进而对劳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集体谈判分权化是劳动关系主体力量严重失衡的体现,文章作者分别从工会组织萎缩与职能异化、雇主去工会化生产策略与雇主组织趋于解体、政府去管制化竞争等方面对劳资集体谈判分权化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 )深化户籍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 首先 ,全面取消中小城市的农村户口和非农村户口的界限 ,允许农民在户口所在地的县域内自由流动 ,只要农民在城市具有固定的住所、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 ,即被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 ,为其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账户 ,并可随其工作区域的变化而转移。同时应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 ,并进一步推动用工制度的改革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 ,加强劳动监察 ,特别是对使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行业和单位进行重点关注 ,保证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必须与之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 ,保证农民工享受劳动合…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的产物,但由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市场对劳动关系的自发调节并不能达致一个高效率的劳动契约。因此,通过增强劳动者的结社力量,采用集体谈判的方式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文章阐释了集体谈判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途径,并通过构建一般理论模型对集体谈判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劳动契约是企业的核心契约,但由于其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现实中的劳动契约具有不完全契约的特点。以劳动契约观演进为基础,借鉴现代企业理论可对不完全劳动契约的属性进行分析,如劳动契约交易的核心为专用性与专有性人力资本,劳动契约交易的期限更多表现为长期雇佣。同时,与其他交易契约相比,不完全劳动契约交易的障碍为非对称信息分布下双方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以及团队生产形式下的劳动成果计量难题等。  相似文献   
8.
论劳动关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一种劳动关系的治理结构.劳动者作为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与资本共同承担着企业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自身发展中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须承担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这对建立相互认可的劳动关系,从而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劳动者利益诉求和企业发展周期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力的变化及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动态扩展过程,并提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9.
由于劳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和劳动关系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劳动契约具有不完全性.这意味着劳动契约在签订、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双方的道德风险,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均有动力利用信息优势谋求自身福利最大化.本文对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认为雇主的道德风险是造成当前劳动关系紧张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
劳工个体表达利益诉求的过激行为,是劳资冲突激烈化的外在表现.过激行为的目的是引起社会舆论与公共部门的介入,形成对侵权者的压力机制,由此保护个体合法或合理权益免遭侵害.但此类行为具有较高的社会风险.当前劳工个体过激维权行为的产生,既与劳资利益分配机制扭曲、权益诉求渠道效率低下、政府社会管控能力弱化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劳工个体偏激心理因素的影响.文章结合上述因素对个体过激维权行为的微观动力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