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商业银行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非参数的DEA产出前沿面构造出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DEA产出Malmquist可分解为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并应用该模型时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8-2002年的生产率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商业银行生产率在考察期内是提高的,但技术进步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要大于代表管理水平的效率变化指数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同时也得出,生产率的提高与所有制结构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3.
媒体报道与IPO绩效:信息不对称还是投资者情绪?——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1年4月底的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讨论IPO前不同时期的媒体报道情况对IPO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在IPO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后,发现招股公告日至上市日之间的短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和首日换手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符合投资者情绪假说;而招股公告日前一年的长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也显著正相关,但是和首日换手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可能与市场以情绪投资为主、忽视价值投资的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4.
分拆上市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上市公司对收缩性资产重组方式的分拆上市需求的日渐强烈,分拆上市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数据环境,国外有关分拆上市的研究在二十多年来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从分拆上市的内涵、分拆上市与其他几种收缩重组方式的区别以及分拆上市研究的主要视角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基于股票换手率和股票收益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的解释能力和实用性等方面对这一新兴融资决策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然而目前的实证检验主要基于市值账面比(M/B)指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这一指标引起学者们很大争议,研究结论缺乏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特征选择股票换手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时机与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同时引入股票收益变量检验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动态变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换手率在企业权益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换手率较高时企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权融资,股票换手率和股票收益均对资本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实验室实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贷款契约情况下,借款人风险态度等因素对合作水平(努力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联保贷款契约下参与者的努力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其努力水平显著高于个人责任契约下参与者的努力水平。说明联保贷款契约参与者存在较高的有条件合作行为;(2)在联保贷款契约下,风险喜好参与者的努力水平显著高于风险规避参与者。说明联保贷款契约对风险喜好参与者具有显著激励作用;(3)风险规避参与者的努力水平随实验期数增加而下降的速度比风险喜好参与者更快,风险规避参与者对联保贷款契约合作水平有较大危害。我们提出:小额贷款机构应当为风险喜好借款人提供联保贷款契约,并且避免风险规避的借款人与风险喜好的借款人组成联保贷款小组。对风险喜好借款人组成的联保贷款小组,联保贷款契约的期限可以较长。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