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63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干旱与防旱保墒技术—对灌溉农业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降水不足,存在着旱灾易于发生的自然条件。近些年来,黄河年年断流。许多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给片面依赖灌溉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敲响了警钟。北方地区的农业有近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人民主要是依靠传统的防旱保墒技术,而不是灌溉,来发展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seek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a partially-developed crop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rm developing the technology. Firms need this value estimation to decide whether their technology will earn a sufficient return in the market to justify investing in it. However, determining the (ex-ante) value of the technology before it is commercialised is challenging as the technology is not yet in the market and hence the demand function has not yet been defined. An alternative valuation method is required. We use risk premium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d real options analysis and we demonstrate this combination of valuation tools on wheat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in Australia to be drought tolera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drought tolerant wheat variety is likely to be adopted by farmers in most regions and has a pre-commercialisation value that justifies continued investment in its development. We also identified South Australia as a region in which the new variety would not be sufficiently valuable to farmers to see them adopt it and we consider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is outcome.  相似文献   
3.
    
Drought tolerant (DT) maize varieties have received massive support in sub‐Saharan Africa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to protect smallholder farmers against drought‐related maize yield losses. Using four waves of household farm panel data from six districts in Malawi, we examine the impact heterogeneity of this technology on maize productivity using a continuous treatment approach.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ize yield and adoption of DT maize varieties. On average, an increase by one hectare in the area allocated to DT varieties increases maize yield by 547 Kg/ha representing a 44% increase from the average maize yield of 1,254 Kg/ha for our sample. Our findings give evidence that DT maize technology has potential to protect smallholder farmers against drought‐related production losses. Policies that promote increased allocation of maize area to DT maize hold potential to enhance food security. Smallholder farmers especially in drought‐prone area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allocate at least one‐third of the maize plot to DT varieties while breeders continue with the efforts of breeding a DT variety that is not only drought tolerant but also adapted to all weather conditions. More important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sure provision of timely ex ante weather information to guide farmers on decision‐making with respect to maize varietal choices.  相似文献   
4.
[目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严重,构建基于灾变过程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分析研究区域大豆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大豆干旱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区域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45个农业气象站的大豆发育期资料以及大豆历史灾情资料,通过历史灾情资料反演,基于水分盈亏指数并进行累计概率分布转换获得大豆干旱样本序列,采用K-S分布拟合检验拟合样本序列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大豆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将大豆水分盈亏指数CD50,i=0.56作为大豆干旱过程初始判别值,以CD50,i≥0.56干旱过程持续日数(D)为主导因子,以CD50,i≥0.56逐日累加值(SDI)为辅助因子,构建了基于日尺度气象资料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实现了干旱的动态化判识,指标验证结果显示与灾情记录等级完全符合的样本占全部样本的82.4%。(2)东北地区大豆每站平均总干旱频次最高的年份为1989年,达到1.51次/站,其次是...  相似文献   
5.
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理论分析了广东省1950-1999年的旱灾受灾面积时序变化的混沌特性;通过重构其嵌入的相空间达到恢复系统复杂的动力机制;经计算表明,该时间序列分布具有分形特性,是一混沌的时间序列;其饱和关联维教d为1.884。相应的饱和嵌入雏教为6。即:该系统的有效自由度为6个;初步给出了系统的影响因子;经计算反映系统混沌程度的指标Kolmogorov熵K=0.1135。结果显示它的平均可预报尺度在8-9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确定10个指标,为河北省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文章基于自然灾害理论,利用2000—2018年河北省气象站点数据,计算水分亏缺指数,并通过建立农作物减产率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关系来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的临界阈值,建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干旱危险性评估模型。利用遥感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建立承灾体暴露性模型、环境敏感性模型和防灾减灾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1)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小样本事件中,弥补资料不足带来的缺陷,可对不同级别的干旱进行风险评估;(2)干旱发生程度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极低,致灾因子是影响旱灾程度的关键因素;(3)冬小麦和夏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风险的空间分布是不均的,高风险区和中高风险区呈现零星点状分布,冀中和冀南综合风险比较高,防灾减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对该区的影响力度,而对于冀东地区来说,承灾体的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决定了旱灾对该区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为辽宁省西北地区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ISDR)对农业干旱危险性的定义,分析了构成研究区作物干旱危险性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2009年为例,通过利用降雨、土壤、农业生产类型及地形等数据计算了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分级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并借助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划图。[结果] 2009年作物生长期间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阜新市铁岭市沈阳市。[结论]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的划分,能够帮助政府管理部门为面临干旱威胁不同的区域建立适当的防灾方法和有效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8.
陈鑫  蔡莉萍  柴鹏凯 《价值工程》2010,29(11):240-240
2010年,西南5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本文基于这次旱情引发了当前林业信息化建设对灾难预警及突发性应急管理方面的预测分析和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海洋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频发。澜湄合作及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搜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事件资料,分析了流域洪旱灾害损失情况、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旱灾害是湄公河流域的主要灾害形式,流域4国洪水发生次数占总自然灾害次数的50%左右;洪旱灾害对流域各国的人口、交通、农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均比较显著;气候变化是引起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钦州市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且灾情惨重;1950~2001年旱涝灾害发生有周期缩短和时空的影响不均衡等特征;主要的致灾因子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异常、防灾减灾体系脆弱以及人口与社会财富集聚体的增多和集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