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财政收支失衡和财政改革受挫的背景下,日本不得不大规模发行政府债券来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日本政府债务的余额居高不下。如何防止政府债务崩溃成为困扰日本政府的难题。21世纪以来,日本实施了“债务货币化”,通过无限量印钞为政府债务提供循环支持,使得日本政府具备了无限偿付能力,阻止了日本政府陷入非自愿性的债务违约。然而,“债务货币化”虽然增强了日本政府对债务的可控性、减缓了日本陷入更深的经济衰退,却也产生了路径依赖、市场定价原则失效、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相背等问题,并且还存在债券发行失控、货币政策空间消耗殆尽及日元国际地位丧失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2003年日本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但是,对日本经济走势的分析目前还尚难定论,还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组织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总体、内需、财政、货币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雇佣等角度,对2003年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经济今后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存在三种创新商业模式,即以政企紧密合作为主导的"深圳普天模式"、以汽车生产企业为主导的"比亚迪模式"以及以零部件企业联盟为主导的"沃特玛模式"。总的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新能源乘用车特别是私家车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创新。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非常重要,但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与技术创新共进,不能用商业模式创新代替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要发挥好财政补贴在商业推广中的作用;长期来看,应该鼓励企业更多运用金融手段,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商业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新能源汽车商业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过剩经济条件银行信贷出路在于开拓潜在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局部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的现象,而且已从消费品市场延伸到基础产品领域。钢铁、煤炭、化工等基础产业均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已实施了限量生产。国家统计局公布资料表明,1996年底,工商企业库存总值已超过了3万亿元,其中一部分库存商品因沉淀时间过长已无法销售。 3万亿元库存商品相对于我国仅有5万亿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有这么多的过剩商品,银行还要不要增加投入,进一步支持企业增加产品供给?回答显然是肯定的。因为从我国过剩经济现状看,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日、美两国风险投资在组织模式,资金投向,运作方式,支援体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造成双方差距的复杂原因,进而总结分析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失去的10年: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1991年初“泡沫经济”破灭为转折点,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经济低迷时期,即所谓“失去的10年”的长期经济萧条阶段。造成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长期萧条的根源还在于日本自身僵化的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日本经济出现景气恢复的趋势,但同时阻碍因素尚存。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2002年度和2003年度,日本经济已保持了连续两年的恢复性增长,这使得关注日本经济的人们依稀看到了景气恢复的曙光。那么,这一希望之光最终能否驱散笼罩日本经济10年之久的阴霾,目前各方看法仍不尽一致。在此情况之下,2004年日本经济的表现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入世”在即,认真研究与迅速采取应对国外商品和资本冲击的对策,已刻不容缓。而研究战后日本资本自由化的成功经验,无疑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1967年7月开始,日本经历了为期6年的资本自由化。由于其遵循了渐进、有序的方针,因而不仅缓解了赶超期技术和资金缺乏的矛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而且也有效避免了外资垄断日本经济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9.
老龄社会对日本经济增长与刺激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成因,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了解读和反思。从人口-经济长周期波动视角看,日本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拉低了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削弱了传统需求管理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而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日本超老龄的人口年龄结构还将继续深化,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规模将持续萎缩,这必将长期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我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政策配套,全面应对老龄社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4:颠簸前行中的日本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2年和2003年,日本经济已保持了连续两年的恢复性增长,这使得关注日本经济的人们依稀看到了景气恢复的曙光。那么,这一希望之光最终能否驱散笼罩日本经济l0年之久的阴霾,目前各方看法仍不尽一致.在此情况之下,2004年日本经济的表现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为此,我们组织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总体、内需、财政、货币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雇佣等角度,对2004年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经济今后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