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经济学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种不完全信息下的资产定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伟敏  邹恒甫 《经济学》2003,2(2):309-326
本研究了一种不完全信息下的股票定价模型。对信息不对称进行了新的分划。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并用此解释了名的“无交易理论”,引入了对主观信息进行度量的数学变量:认同因子,并利用这些概念建立了一种动态的资产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近年来,对金融市场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试图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解释金融市场时间序列的内在关系一直是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1分钟线高频数据,建立了基于GARCH类模型的波动率估计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期货与指数的引导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存在单向引导关系,且领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不存在单向的引导关系。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仿真市场非线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比较企业之间各种估价偏差对于我们研究并购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美国100多年的并购历史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M/B值较高的时期正是并购活动较密集的时期,以股票作为融资方式的并购活动尤盛。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新古典主义观点认为,这种现象是资产向效率更高的使用者转移、资产进行重新分配的证据。另外,如果金融市场不能准确地对企业估价或者管理者具有市场以外的额外信息,这种现象就可以解释为企业被市场相对高估导致了并购活动的发生。Shleifer and Vishny(2003,下文中简称SV)在非理性股票市场和利己主义目标企业管理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理论,前提是具有利己主义性质的管理者能够及时使得证券变现。他们假定目标公司管理者不是为了股东的长期价值最大化,而是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实现最大化,他们可能通过出售自己的企业获得被高估的股票,然后及时变现而受益。Rhodes-Kropf和Viswanathan(2004,下文中简称RKV)在相关性错误估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理论。他们认为并购双方对未来接管协同效应的估计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与整个估价信息误差是相关的。因此信息误差导致了估价偏差,当他们高估了协同效应时,就会促...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比较企业之间各种估价偏差对于我们研究并购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美国100多年的并购历史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M/B值较高的时期正是并购活动较密集的时期,以股票作为融资方式的并购活动尤盛.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新古典主义观点认为,这种现象是资产向效率更高的使用者转移、资产进行重新分配的证据.另外,如果金融市场不能准确地对企业估价或者管理者具有市场以外的额外信息,这种现象就可以解释为企业被市场相对高估导致了并购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