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梳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内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定量模拟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低。进一步基于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发现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能够驱动数字经济发挥兼顾结构转型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效能,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检验表明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存在不平衡特征。本文为充分挖掘数字经济潜能,强化人力资本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宫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到2011年7月我院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的14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益宫颗粒+口服米索前列醇+肌注缩宫素,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肌注缩宫素。结果:试验组的子宫复旧明显好于对照组,对宫腔积血的治愈率达到89.2%(66/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54/74)。结论:益宫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效果显著,用药方便,有效降低了清宫术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国家战略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投入,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少。技术效率时序变化特征明显,2000年之前东部效率高而西部效率低,2001年之后各区域的技术效率逐渐趋同。政府教育科技支出对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投资,技术效率提高0.3%。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效率正向作用显著,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技术效率提高0.45%。就业结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复杂,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例对技术效率负相关但不显著,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与技术效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宋培  陈喆  宋典 《财经论丛》2021,(5):3-13
本文基于2000~2014年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全球43个经济体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度、技术复杂度等指标,重新界定制造业行业升级方向,并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位置,但分工地位较低、控制能力较弱;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呈U型关系,即绿色技术创新跨越一定门槛才可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从绿色技术创新和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行业异质性检验来看,上游主导型行业的二者呈显著的U型关系,下游主导型行业的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混合主导型行业的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传导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可通过降低嵌入性依赖、改善出口贸易及降低污染成本来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6.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内在机理,并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当数字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替代弹性较高、与传统服务产品的替代弹性较低,且制造业要素替代弹性较高时,数字产业化将通过提高货物部门实际产出和制造业资本密集度,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和名义产出份额,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会提高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促使劳动要素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及服务业产出份额持续提升,最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与产业互动是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的结构转型效应存在区域和时间差异。研究结论为中国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建设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宫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到2011年7月我院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的14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益宫颗粒+口服米索前列醇+肌注缩宫素,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肌注缩宫素。结果:试验组的子宫复旧明显好于对照组,对宫腔积血的治愈率达到89.2%(66/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54/74)。结论:益宫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效果显著,用药方便,有效降低了清宫术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逯海勇  宋培  李琳 《现代财经》2023,(8):98-113
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向城市化的关键转型期,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能否承担城市化阶段生产率提升的重任?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3座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深入考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有效提升了城市生产率,否认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生产率提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探究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一座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经济服务化水平、市场化水平越高,其生产率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应鼓励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全面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为城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人才支撑;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以市场之手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宋典  宋培  陈喆 《商业研究》2020,(2):101-110
为加快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本文根据2001-2015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工业行业仍趋于粗放、外延型发展模式,缺乏绿色转型的自发性;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在自主创新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随着政府监管力度与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技术进步路径应逐渐从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过渡;建立强化能有效推动企业新技术探索、新产品研发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受到家庭消费偏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产业要素密集型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的数字化赋能会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促使工业部门使用资本替代劳动、服务业部门使用劳动替代资本,这意味着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市场机制是数字化赋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