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关于转轨时期分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李新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对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这将有助于对改革深层次问题的认识。正是在这一思考下。广东经济学会在1995年成功召开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基础上,于1996年12月1~3...  相似文献   
2.
李新春 《中国工商》2002,(9):146-146
管理主要是管人,但一个好的企业不是一个“管人”的组织,而是培养优秀的、成功的员工的组织。正确认识从依赖到独立、互赖的过程是培养成功员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运用可变权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对2002年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基于1999~2002年度煤炭城市面板数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煤炭城市聚集经济水平;结果表明,我国煤炭城市城市空间经济结构效率和其城市化水平并不具有正相关性,许多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煤炭城市的聚集经济较差,并没有显示出城市化经济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过去十几年,借助于改革开放和政策优势获得了大大超出全国平均速度的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但也暴露出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在国家政策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这一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特别是健康地发展,是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广东省委在1994年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基于国内277家企业调查的数据,确定了测量中国企业家能力的四个维度: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政府关系能力和社会关系能力,并对企业家能力差异性之根源,以及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企业家能力的发挥将受到经济结构和企业家背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相对于战略能力和管理能力,企业家的关系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企业家对企业绩效的直接贡献十分有限,其主要功能在于培育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新春 《企业文明》2004,(11):66-67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确把握和运用"冷"和"热"的辩证法,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大小,不盲目、不麻木、不推诿、不回避,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与企业家性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试图说明,从传统企业到高科技企业在契约性质上实现了从劳动合约到知识合约的转变,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是通过知识合约实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创新行为的特定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HXD2型电力机车轴箱体缺陷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轴箱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业精神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创业精神的水平及其在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中的配置状况,本文研究了制度安排所决定的创业报酬结构和税收对创业精神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创业报酬结构是决定性的;同时创业精神市场配置具有内生性,导致二类创业精神水平的差距持续扩大,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低迷,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现象.政府可借助调节税收、改变报酬结构等措施调整不合理的创业精神配置,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新春 《发展》2011,(1):145-145
现代教育媒体介入教学领域,使教育发生了新的革命,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创新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创设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