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61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要素生产率,即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例,也称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西方经济学中流行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国家经济理论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激发了地方政府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不恰当的分权路径也加剧了地区间的税收竞争。本文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中国省际间的税收竞争与博弈行为进行检验。研究显示,省际间税收竞争反应函数斜率为负,这说明省际间在税收竞争中采取的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同时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目前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较低。而对省际间税收竞争增长绩效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则显示,公共服务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与其财政充裕状况直接相关。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转移支付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打破数量型增长的政绩观,从制度层面营造地区间协调有序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中国经济波动中的“黄灯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中国经济波动中表现的投资过热,主要源自于长时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多次博弈中形成的“学习效应”,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扩张的背后是各级地方政府的“理性预期”行为。因此,看待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既要看到有关数字的表象,也要了解发生经济过热的机理与背景,更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显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及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市场条件、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和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也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突破这些约束,宜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制度与增长:理论解释及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制度的内涵进行了经济学的诠释,重点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中以North为代表的外生模式和以Schotter、Aoki和Greif为代表的内生博弈模式,同时也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制度观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在以上的基础上对制度与增长关系的理论文献和经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基于中国经验的几个代表性理论进行了回顾,继而为后续理论的提出提供思想启迪;最后,文章在基于已有的理论文献和中国经济转型期事实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外生模式的原理,提出了一个解读“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制度经济学的新分析框架,并为解决制度与增长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转型期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国际资本流人的结构与特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的同时,其资本结构也不断变化,呈显出新的特征。在整个80年代,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中,对外借款所占的比重较大,1979~1982年平均为86.2%,1983~1985年虽有下降,但也分别达到54.0%、47.6%和57.8%,1986~1987年更是高达69%和68.8%。这说明从80年代开始,虽然中国开始间接地开放资本市场,发行政府债券,并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在整个80年代,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仍然建立在政府信用的基础之上,以对外借款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  相似文献   
7.
政府RD补助是否一定促进企业RD投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区分政府RD补助方式作为切入点,从理论角度分析事前一次性RD补助、补贴率方式RD补助及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对企业RD投入的不同影响;并使用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只有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显著促进了企业RD投入,其余补助方式对企业RD不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样本按产权特征进行分组后,我们发现对于非国有样本,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都显著促进RD投入;而对于国有样本,所有类型补助对公司RD投入皆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政府应更多使用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企业产权特征是政府补助时值得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前沿文献的梳理,归纳出技术外溢的五大影响因素——股权、行业特征、吸收能力、制度变迁以及地理因素.并进一步归纳出影响因素的两种研究模式——产出回归模式和技术回归模式,分析比较了研究模式的优缺点,展望了技术外溢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资金流量表数据探讨了中国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以及居民储蓄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增速最快.而在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同期水平;从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来看:居民储蓄始终是国民储蓄中最重要且稳定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居民储蓄倾向却增长明显,从而导致居民部门储蓄率的基本稳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官员激励视角研究了在现行政府治理架构下,官员晋升竞争与财政分权对政府研发(R&D)补贴的影响,并将R&D补贴和治理环境内生到企业决策模型中,探寻我国企业R&D投入激励不足的原因。实证检验表明,传统以GDP为考核标准的晋升竞争显著降低了政府对企业的R&D补贴,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也会减少政府研发补贴,进而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企业所处地区治理环境对企业R&D活动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政府干涉越少、寻租空间越小,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R&D投入强度也随之提高。本文的结论对于加快地方政府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