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农户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将导致农地流转市场效率低下。对此,本文基于禀赋效应中"人对物"、"物对人"及"人对人"的3类互动关系,构建"农地确权—农地特性—交易对象—禀赋效应"的分析框架,揭示农地禀赋效应的成因及其对象歧视性根源。利用全国4105个农户样本构建IV-T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禀赋效应具有对象选择性与歧视性。特别是当农地流转对象是规模经营主体时,农地确权是显著增加农户的禀赋效应的重要因素,即使强化外出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化解农户对农地保障价值的依赖性,亦无法降低其农地禀赋效应。由农户与农地的情感关联所决定的农地心理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是诱发农地禀赋效应的重要根源。本文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特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农地租约中期限与租金的决定,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关注农地租约中的期限、租金及其相互关联性。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1)将期限与租金的决定,视为流转双方博弈的结果,从而阐明租约选择过程及其决定机理;(2)实证分析表明,农地质量是重要的中间变量。在农地流转交易中,呈现“高质量-高租金-长期限”、“低质量-低租金-短期限”的农地质量与租约安排的匹配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和CO2FIX v3.2模型,分别用于估算广东省现有森林的静态碳汇储量和新造林动态碳汇潜力,并利用空间计量Moran I指数分析广东省碳汇布局的空间效应,为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CDM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2010年广东省全省碳汇总量为481.34Tg C,;在假设进行轮伐的情况下,2008~2057年间广东省实现的新造林净固碳量为97.38Tg C;其中粤北地区碳汇储量和碳汇潜力最高,珠三角地区碳汇储量及碳汇潜力最低。空间效应分析显示了广东省碳汇布局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大部分城市地区的碳汇储量及潜力处于高-高集群或者低-低的集群中,空间集群特征客观存在。结论表明,应充分考虑到碳汇空间的分布特性,考虑到不同地区碳汇储量及潜力之间的关系,将森林碳汇纳入广东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展跨区合作,从而实现广东省减排成本的最小化和区域碳排放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