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不仅对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促进全国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肩负着多种示范和试验功能,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现象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且这种方法正在受到新的重视。 本文尝试从历史与时间的视角, 从经济实力、 城市体系和城市化、 产业结构、 创新及经济外向度五个维度分析长江经济带的时空演化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关问题及发展建议, 期望能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久文  朱传耿  林勇 《经济地理》2005,25(1):143-144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于2004年6月25日-27日在徐州市召开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第八届学术年会,会议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有国内外66所大学或科研单位11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孙久文  周玉龙 《经济评论》2015,(2):29-40,77
以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为目的地的城镇化路径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本文建立了劳动力迁移的数理模型,使用有效消除内生性的系统GMM方法对2005-201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差距中,收入差距扩大阻碍了劳动力迁移,不利于城镇化;而金融支持对城镇发展的偏向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以就业为基础的城镇化进程,但是投资偏向对城镇化的推动并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使用非农就业人口数量为因变量的模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4.
借助中心职能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中心城市等级划分,并选取38项指标,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SPSS19.0中的因子分析功能,对城市群内部各等级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和测度,结论如下:(1)以Kei=0.7和Kei=2.0为节点,将各城市分为三个级别,北京、天津为一级,石家庄、唐山、邯郸和保定为二级,其余各城市均为三级。(2)以经济联系量大小为标准将各城市划分为紧密联系、一般联系和松散联系三个级别,其中紧密和一般联系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多缘于京津石的集聚与扩散作用和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集聚虽然能够带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拥挤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大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中小城市依然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较大收益;大城市"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带来的损失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关键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城市问题,中国是否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城市内生性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中国城市的最优城市规模和均衡城市规模的差异,并衡量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均衡规模均超过其最优规模,但规模差异所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较小.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该继续鼓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初做出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研究的殿堂,从聚集和分散的角度,对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并提出影响聚集和分散的各种因素,一起构成解释空间结构变动的依据.本文详细梳理从聚集到分散的演变机制以及从分散到聚集的演变规律,并构建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敛8”演变路径,理顺聚集与分散两种区域发展形态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分清区域发展阶段性特征是构建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八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各区域选择适合本区域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中国区域经济目前的发展态势是,东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域,东部发达地区正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9~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会议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主办,新疆财经学院经济学系承办。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