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其融资意愿息息相关。本文以中小企业成长阶段为基础,分析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融资意愿的特征,通过对当前中小企业成长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表现、背离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成长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方法,以期找出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物流的组织程度低和综合程度低是困扰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症结,根源则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缺失。新世纪以来中央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中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导向十分明显。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纵向优化、横向整合"建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是农产品供应链得以形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起点的中国乡村创业,经历了"脱农"、"离村"、"回乡"的复杂演进过程,不断探索中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理念的振兴道路。从实践来看,以农业为基础,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草根参与,通过城乡要素互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注重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未来乡村创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乡村银行”扶贫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乡村银行”扶贫模式及其启示庄晋财程李梅80年代世界经济获得了持续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并未惠及所有人。在发展中国家仍有10亿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承受着饥饿、寒冷、疾病和愚昧的重压。因此,世界银行指出,对于90年代的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在创建、存活和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嵌入社会关系网络获得资源支持,嵌入产业网络获得产业链分工协作收益。创业网络是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的有机统一体,创业成长过程同时也是对社会网络与产业网络双重嵌入的过程。基于创业网络中信任关系从情感性信任到认知性信任再到复合信任的演进,新创企业的双重网络嵌入性关系演化呈现出以下规律性:一是由社会网络嵌入向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双重嵌入演化;二是由"交易性嵌入"方式向"关系性嵌入"方式演化;三是由双重网络分离式嵌入向叠加式嵌入演化。新创企业双重网络嵌入演化对创业成长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会形成"创业网络经营成本",政府需要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小企业集群发展与“三农”问题缓解:广西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缓解有赖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市化实现和农民收入增长三者协调一致。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拉大、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广西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发展农村小企业集群是落后地区缓解“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落后地区农村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不能盲目复制发达区域的模式,而要注重对区域要素的有效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制定企业集群发展政策,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培育本地企业家,强化小企业集群的地域根植性越发迫切。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大小企业的共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共生组织网络是一种威廉姆森所说的"中间性组织",这种共生组织网络的形成,既可以克服企业间市场交易带来的高交易成本的不足,又可以避免企业内部一体化高管理成本的缺陷,从而使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率收益.企业共生的模式选择不同,其共生效率也不同.本文认为,互惠连续共生是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集群租金及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起源于生产要素对“集群租金”的追逐,租金的丧失将导致集群的衰亡。随着集群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全球价值链的生成,基于链内单个行为主体的租金向链内关系租金与网络租金,再由关系与网络租金向嵌入于全球价值链租金演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相应从非正式、封闭型向网络化、创新型,再由网络化向嵌入全球价值链演进。集群的协作关系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随着交易成本的节约,产业集群就会产生专用性资产共享与互补、知识外溢、规模经济等一系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乡村是一个与城市互动的独立系统,而不仅仅是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空间,因此,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农村振兴。随着中国乡村领域创业实践的不断丰富,亟需构建乡村创业的理论研究框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乡村领域创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创业理论的发展,适应中国乡村创业的实践需求,以解构“乡村”这一创业空间的本质规定性为逻辑起点,遵循“在哪里创业—谁是创业者—创什么业”的逻辑思路,将乡村创业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发生在乡村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开创与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新企业或新事业,并将其与农村创业、农民创业及农业创业等相关概念区别开来。以此为基础,通过揭示乡村创业涉及的“主体能力提升—产业功能拓展—创业空间延展”等相关问题的内在关联,构建起符合中国情境的乡村创业研究理论框架,以回应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相统一的理论需求。这对中国乡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从“城乡非均衡”向“城乡一体化”转型、从“依赖全球产业链”向更加重视“城乡产业内循环”转型,最终实现乡村系统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农民创业机会开发因农民自身能力限制和环境限制而面临诸多困境,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农民创业机会开发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民可以通过自建、租用与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来灵活运用互联网平台,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获得创业资源成功实现创业。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提高农民创业机会开发的成功率,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乡村的创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