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创业条件下涌现了一系列依靠"朋友圈"来获得创业优势的案例,但同时存在创业者具有高水平社交关系却在创业项目上遭受失败的情况。仅仅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来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作用开展研究,难以对上述现象作出有效的解释,互联网创业对与创业社会网络相关的管理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生成截面数据库,通过将社会认同理论融入社会嵌入理论的框架中,在创业者社会网络特性之外引入创业者内群体条件这一新变量,对社会网络在互联网创业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水平在提升创业业绩的过程中受到其内群体条件的影响,从而有效地解释了在相似的创业者"朋友圈"条件下创业业绩存在差异的原因,打开了现有研究忽视创业者与其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的差异可能对创业业绩产生影响的"理论黑箱"。据此,本文基于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特性及内群体条件,提出了创业业绩表现的2×2矩阵,并得出如下管理启示:创业者应注意推动包括教育水平、创业经验在内的社会网络特性与内群体条件的协调发展,在改善社会网络特性的同时,努力在社会网络中获得内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知识理论的观点认为知识资源已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外部社会资本作为新创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在创业活动中的嵌入,是企业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该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湖北省内11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及结构方程分析,研究表明,新创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对知识获取、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知识获取在新创企业外部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新创企业应加强外部社会资本构建和管理能力,促进知识获取,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创业网络推进创业成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研究论述了创业网络对于创业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创业网络如何促进创业活动发展的过程却语焉不详。本文对于创业网络的经营行动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基于不同的网络产出,创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战略模式以提升创业绩效,从而完整地构建了创业网络推进创业成长的作用机制链条。基于上述论证过程,本文指出创业网络的主要价值在于为新创企业的战略行动提供资源支持,因此创业过程的行动重点在于创业网络的开发和经营,创业者应当积极拓展创业网络,开发适宜的网络成长战略,以充分促进创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创业资源类型和创业资源获取基本途径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网络、资源获取的不同途径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嵌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嵌入性"概念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一种理念已经被众多的学者用在产业集群的研究之上,然而却遗漏了"嵌入性"本身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在文献探讨的基础上,首先回顾了"嵌入性"概念的发展过程,然后讨论了产业集群中嵌入的主体和客体,并依据产业集群产生机理的不同讨论了嵌入性关系的形成过程,最后讨论了产业集群中关系型嵌入不足和过度嵌入对焦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浙江模式”转型中的社会资本投资与“战略再嵌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经验案例都证明了,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认知和能力方面有效分工的社会资本互补投资而形成的多律协调的制度体系,能够满足经济组织伴随竞争环境日益开放的演化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浙江模式转型历程,在总体上也符合社会网络诱致的嵌入→脱嵌的演化特征。然而,为避免在开放过程中因国际代工偏好而造成的低端价值链锁定危机以及企业家社会网络单维演化的缺陷,目前迫切需要以创新型组织为导向,在关系与结构的二维战略再嵌入过程中激励社会资本的互补性价值投资活动。在转型中,盲目放弃内源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是不明智也是不经济的。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中促使社会网络与集群经济的协同演化,是战略再嵌入的政策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合作博弈具有有限理性、自主性、动态性、经济性等特点,针对当前合作博弈研究中完全信息、静态决策和理性决策等的局限性,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信任治理的演化博弈均衡模型,分析了参与博弈主体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信任治理状况的演化方向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相关,同时与系统初始状态相关。并得出监督成本、处罚力度,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影响合作信任治理状况演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络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入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进行了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五个层次,信任是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建立高绩效网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拓展了交易范围与交易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产业网络诸多组织形态中的一种。由于地理临近性和紧密的网络关系,集群内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个体行为",从产业集群层面寻求合作共赢而共同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而,本文引入"网络组织"分析视角,提出了"产业集群社会责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ub节点企业"助推的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层级建设"模式,首先利用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产业集群Hub节点企业识别指数,继而提出遵循产业集群"点式—链式—网式"社会责任建设的层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如何升级?服务业与集群制造企业互动是否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路径?为回答这样的问题,本文试图探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嵌入到产业集群之后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及其发挥的功能。论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案例动态演绎方法,以浙江大唐袜业产业集群为例,实证了2003—2007年5年时间跨度中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的嵌入过程,及其对集群整体网络密度、网络中介性与网络凝聚性三个网络结构指标的作用,系统揭示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对集群网络结构的影响及其演化动力因素,以期为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借助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国际分工并进行产业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土制造业的重要途径,但单纯基于功能视角的价值链延伸难以突破"低端锁定"。本文基于产品分工和功能分工的双重视角对GVC的价值模块进行解析,认为在价值模块的动态调整过程中,产品架构对于本土企业的GVC升级意义重大。双重嵌入可以通过知识扩散、动态能力建构、治理结构、租金创造与分配四重机制丰富GVC攀升的路径并加快升级进程。本土企业的GVC攀升可以采取更加多样化、迂回式的策略,避免直接造成与链主企业的正面竞争而遭受其打压。结合案例,本文提出本土制造业嵌入策略的四重转变,即由单一环节嵌入转向多点系统性嵌入、由低端嵌入转向高端嵌入、由被动嵌入转向主动嵌入、由静态嵌入转向动态持续嵌入。  相似文献   

12.
治理机制与企业网络的规模:嵌入性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网络的规模直接影响着一国产业的竞争力。本文以能够使成员企业合作激励达到最大的自由交易的概率衡量企业网络规模的大小.运用随机图表示企业网络内部的关系结构。通过博弈分析研究了企业网络规模与网络治理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规模是由合作的张力决定的.当企业单纯依靠网络成员之间自发的嵌入关系维持相互间的合作时.网络规模只能在较低的水平上达到均衡。要想从根本上扩张企业网络的规模。必须引入外部治理机制。我国当前推动企业网络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强化外部司法惩罚机制上。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劳资关系嬗变:层级分化与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劳动过程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简单的分工协作,而采用跨组织边界的模块化作业方式,表现为由旗舰企业到外围供应商逐渐分化的复杂分工协作体系。该劳动体系使劳动力分化为核心劳动力和边缘劳动力两大群体,而劳动力的分化与资本权力的集中则使模块化生产网络形成"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格局。本文针对新劳资关系格局存在的各种弊病,指出未来劳资关系的治理必须摆脱经济人假设支配下的零和博弈逻辑,转而塑造合作共赢的新型劳资关系。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治理需要在技术、市场与社会价值观构成的开放环境中,由资方、劳方、政府和媒体共同在企业、产业、国家与社会四个层面围绕共享利益平台,建构均衡博弈、网络协同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已由“股东至上”的产权治理演进为“利益相关者”的超产权治理,由单一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治理向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演进.企业价值评价也由财务指标逐渐转向非财务指标.在以网络关系为基础的公司治理中,企业当着力构建公司的价值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和顾客网络关系,并以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点,根据不同的网络关系,实施分类治理,协调、维护好各种网络关系,使各类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公司利用各种网络关系攫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致力于企业“Key Stone”角色的建设,保持企业的“常青基业”,以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为产业集群的升级创造了机会.然而,传统的內生型地方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由于过分强调中小企业和地方性网络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集群关键企业对外联系对集群升级的影响,造成了集群无法利用集群外的溢出知识而实现向价值链的更高端跨越.构造以集群关键性企业为枢纽,连接价值链高端的跨国公司、其它地方性产业集群与集群內接点企业的知识溢出网络是实现內生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关系契约与企业网络转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系契约是企业网络形成和运行的微观基础,它有两条形成途径:一是由专用性资产而形成的双方依赖.二是动用个体社会资本而锁定双方的关系。相应地,企业网络可分为契约型和关系型两大类。关系型企业网络是中国转型经济的特征,家族企业及其网络的发展和寻租性企业网络的大量出现是转型期的必然现象。关系型企业网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家族文化。经济转型要求企业网络从关系型向契约型转变,实质就是从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的转变。为此,必须从产权和日常管理方面加强对家族企业和国有仓、止的管理。尤其要着力培育宏观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信任扩展与家族企业创新发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关系主义、家族信任是华人家族企业的基本逻辑。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看 ,特殊主义的人际关系模式和家族主义价值观则是家族信任的基础。家族信任在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初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仅有家族信任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家族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将家族信任扩展为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向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和扩散,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模型,提出了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根据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的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可分为嵌入驱动、协同驱动、融合驱动和逆向驱动四个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循环过程,不同阶段的高、中低技术产业发展表现为"收敛"、"融合"、"锁定"、"发散"或"挤出"等不同趋势。干中学、研发和知识溢出等内部因素,以及知识产权、FDI和企业规模等外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中低技术产业增长向高技术产业收敛或发散的过程。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嵌入驱动阶段,驱动效果显著,高技术与中低技术产业间呈现"收敛式"发展态势。其中,知识溢出、研发、干中学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FDI和企业规模对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创新驱动发展需要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与发展,也需要在创新驱动和FDI、企业规模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伴随着外资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大量出现,其能否促进东道国企业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苏州地区的昆山和太仓陆渡镇的FDI主导型自行车集群及其演变.认为在传统产业的集群中。初期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嵌入于不同的网络结构而形成的二元性网络.以及网络嵌入所具有的路径依赖性,将使得外资集群出现“飞地”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网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外资网络有可能与当地企业网络逐渐融合,从而使得技术溢出的可能性增加。而地方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的动员者,能够重塑当地的产业社群网络,以及充当外资和本土网络间的“中介人”,促进外资与当地网络的融合,从而推动当地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产业网络中非对称网络权力的形成机理,构建了非对称网络权力与产业网络空间组织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我国台湾地区流行音乐产业网络案例的分析获得实践支撑。结论表明:在产业网络中企业因要素占有或支配能力差异,形成由技术权力区、渠道权力区和权力塌陷区构成的非对称网络权力,产业网络的组织层级与空间层级间呈现相互对应的海默关系,而企业空间组织行为的区位锚定效应进一步强化网络权力的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