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8篇
计划管理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印度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且灵活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近年,印度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里逐年上升之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希望“印度模式”成为全球减贫的样板之一。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是印度20多年社会保障改革实践的一大特色,具体表现为从完善立法到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2.
自上海实施国际金融中心建没“三步走”战略以来。上海紧紧依托其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走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之路.并利用中国入世、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契机,努力使上海率先成为投资、交易、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中心。将人民币产品中心的建设作为突破口.是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借鉴国际经验、比较自身优劣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国外公共养老金主要投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构建社保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研究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为了向真正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服务。美国、英国和以色列三个国家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通过分析比较三个国家行业发展历史、国内金融生态体系和行业促进政策等三方面内容,从行业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阐述风险投资业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风险投资业的高速发展不仅需要充沛的资金来源、顺畅的投资退出通道这两个耳熟能详的供给条件,还需要市场上有大量高质量的初创企业这一资金需求方条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若一国忽视高质量创业活动的培育机制,则国内的风险投资业也一定会止步不前。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政府作为——以纽约、伦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纽约、伦敦是目前世界上两大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金融中心的特色在于创新能力,而伦敦金融中心的亮点则在于监管艺术。为强化两地的金融中心地位,美国和英国政府近期又有一系列举措。研究美、英两国政府的作为有助于我国的金融决策层从美英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利用后发优势,制定出适宜的建设金融中心的行动路线。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风险资本发育最成熟的国家,因风险资本的"催化"作用,成为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在我国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引导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于创业企业的早期阶段迫在眉睫。美国的经验教训表明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是经过长期学习得到的,创业投资的稳健发展必须与风险投资家群体的投资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养老金资产大幅缩水,拉美地区因大多数国家先后进行了养老金体系的私有化改革,无疑成为危机中的“重灾区”。为了应对危机,拉美各国纷纷出台养老金的保护和调整措施:智利开始新一轮的养老金改革,增加一个社会互济养老金支柱,即世界银行建议的“零支柱”,其资金来源是一般财政转移支付;2008年11月,阿根廷正式取消运营14年的私营养老金制度,回归改革前的国家公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交强险实施一年多来社会效益显著,但费率的合理性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围绕马萨诸塞州强制车险几十年来的运作实践,深入分析其费率“不过高也不过低”的监管机制,得出费率精算的细化与微调以及允许费率下浮和费率听证的一系列具体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危机后的动荡时期,作为新崛起的经济大国,我们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开行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推进金融中心战略的实施.由于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不能完全覆盖国开行的业务范围,因此,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后的利益取向不利于开发性业务的开展.若既保留开发性业务,又推进商业化转型,则双重目标的价值取向会降低经营效率.为了保障国开行在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投融资中发挥特殊作用,可限制其业务领域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神话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既不追求规避所有金融企业的经营失败,也不对所有被监管企业采取相同的监管程序,而是根据企业活动可能对我们法定监管目标的潜在影响来分配监管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