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本文在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土地财政和政府隐性担保融资机制,借此考察在土地财政体制下土地价格的波动特征、驱动因素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2004Q1到2016Q1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土地需求冲击、土地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驱动中国土地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冲击和土地供给冲击是引起短期土地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土地需求冲击在长期中驱动了土地价格波动。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土地财政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正向的土地需求冲击将推高土地价格,并通过抵押约束机制引起宏观经济波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将放大该效应,并进一步对土地价格形成正向反馈,从而引起宏观经济更大的波动;在土地财政体制下,正向的土地供给冲击有助于抑制土地价格上涨,并减少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内生增长机制的三部门世代交叠模型,讨论了政府举债为公共投资进行融资时经济的长期均衡;同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经济系统存在一个正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该债务比重水平明显受到公共投资—产出比重、公共投资的债务融资比重、民间资本产出弹性等参数的影响。但是,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并不是无限上升的,当上述参数超过特定临界值时,经济系统无法达到均衡,政府债务-产出之比将持续上升,财政将不可持续。另外,当民间资本产出弹性较低时,较高的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动态无效率。数值模拟结果还显示,基于不同的假设情形,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当前实际的政府债务规模,这为我国在未来期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库存形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待售商品房和在建房屋形成的库存,消化周期为4.7年;二是土地购置用于开发形成的库存,消化周期为3年左右。总体上看,未来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很大,去库存周期可能接近10年。以待售面积和在建面积衡量的库存消化周期为4.7年房地产市场库存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待售面积是其中之  相似文献   
6.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对个别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银行影响较大,而对大多银行来说,由于它们手中尚掌握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随时可以变现,所以调高1个点减少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头寸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胀预期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现实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以及公众对相关政策的信赖程度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人民银行各期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筛选出有关物价判断的措辞,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央行信息披露指数。随后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信息披露行为等变量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物价变动、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以外,央行信息披露行为同样可以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价格型以及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沟通,达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球,各国股票市场从来不缺乏"股灾"的身影,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并演化成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因此,"救市"便显得必要而紧迫.2015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股市的剧烈波动,并给投资者和金融系统带来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对国外主要股票市场代表性股灾的梳理,将"救市"的政策干预措施归纳为呼吁、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流动性注入、修改交易规则和修复监管体系等方面,并指出其中的政策要义,以期于国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闫先东  朱迪星 《金融评论》2016,(4):79-94,126
近两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央行的救市效率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金融危机后国外相关理论演进的逻辑以及国内外央行决策实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围绕"资本市场波动对经济有何影响"以及"货币政策调整影响资本市场波动的效率"两个核心问题,梳理了学者们对货币政策介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调整效率以及存在障碍等问题提出的不同观点,以及相互批判的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制度特征给出了我国央行介入资本市场的基本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