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泛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探寻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之间的内在耦合规律。研究发现,不同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承接地的市场化水平对成本推动型产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负影响,承接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的承接;区域梯度差异不是所有类型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在资源推动型产业转移中转移地和承接地间的产业梯度差异表现并不显著;此外,市场推动型产业转移的关联程度要显著高于成本推动型和资源推动型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总量翻了两番,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片面追求经济速度和由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国情,而仍在增长的经济又迫切需要一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大背景下,循环经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基于SWOT-AHP的我国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产业园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企业作为生态产业园发展的主体,其发展战略的制定直接影响到生态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运用SWOT定性方法对影响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识别筛选,并通过SWOT-AHP方法定量分析了各要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态产业园企业应采取的战略。研究结果为我国目前生态产业园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战略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客观有效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和案例剖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发展路径.认为:生产要素的转移与集聚本质是一个集成创新的过程;按照时间的演化顺序,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次为要素的初步集聚、组织的中度集成和产业要素的高度融合三个连续的阶段.要素的初步集聚是因为系列外部事件冲击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度集成阶段是组织、制度、资源相互作用,自我强化回馈的过程,是市场推动的结果;高度集成阶段则是在中度集成的基础上,生产系统成功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形成具有创新功能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5.
尽管相关实践调研表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助于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但理论上尚未进行验证。本文选取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27家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水平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环境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对更强,企业年龄有利于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GDP增长率会降低风险承担能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对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有一定影响,中心建设水平越高,其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与“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经济系统在效率、最优与可持续性3个方面的缺陷,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了类比,指出纯自然主义的发展思路是不现实的,结合我国国情,可实施“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构建循环经济系统,最终确立循环经济的主导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个双渠道供应链的模型,得出了存在搭便车行为时供应链的定价、服务决策和利润水平,并分析了搭便车行为的强度变化对于供应链决策和状态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说明了搭便车行为对于双渠道供应链有双向作用,既能提高集中决策供应链的利润,也会使分散决策的供应链利润受损,同时,证明了搭便车行为是导致供应链冲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和案例剖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发展路径。认为:生产要素的转移与集聚本质是一个集成创新的过程;按照时间的演化顺序,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次为要素的初步集聚、组织的中度集成和产业要素的高度融合三个连续的阶段。要素的初步集聚是因为系列外部事件冲击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度集成阶段是组织、制度、资源相互作用,自我强化回馈的过程,是市场推动的结果;高度集成阶段则是在中度集成的基础上,生产系统成功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形成具有创新功能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