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可分解为就业总量、结构、资本效率和劳均资本变化的效应。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本配置结构和效率,发现在1979~1992年经济增长为粗放型,主要依靠劳动力增加;在1993~2012期间则依靠资本扩张,就业结构和资本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很低甚至为负。建议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扩大第一产业投资,提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效率,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和劳均资本存量上升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根本要求。本文搜集并利用近二十年相关数据,计算了我国各省区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与劳均资本存量。分析发现,各省区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急剧下降、劳均资本存量迅速增长,劳均资本存量与就业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资本存量上升促进了就业结构优化;省区之间就业结构、劳均资本存量差距很大。因此,政府应采取均衡投资战略,避免资本过度集中;发达省区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产出效率;中西部省区则应加强资本积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3.
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潜在目标和创新方向,受企业创新影响。本文通过收集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2年数据,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创新导致无形资产增加、收入增长和资产扩大,对企业利润、薪酬、税费和股利等社会责任具有正向效应,影响程度由强至弱分别为税费、薪酬、股利和企业利润。在创新投入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我国企业存在阻碍因素,政府过度注重经济数量增长,弱化了企业对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利于企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促进企业创新与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逐渐加强,我国企业面临国内外对手的竞争,需要从国际视角进行经营决策。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从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个维度为企业提供了国际经营决策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所有权、内部化和国内区位优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对企业三个维度优势的分析,结合技术创新组合模式,提出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建议,如强化研发以掌握核心技术、树立自己品牌以深化市场占领、实行多种经营合作以拓宽资源供应、培育企业文化以求夯实竞争基础等。  相似文献   
5.
余子鹏 《北方经济》2010,(13):54-56
在1978-2007年间,我国人均产值增长了近8倍,发达地区增长倍数低一些,但其增长绝对值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考察地区之间人均产值的差距,人均产值最高的3个地区与人均产值最低的3个地区之间相对差距仍然是6倍左右,但绝对差距却在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影响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物质、精神和制度3个维度,发现我国私营企业经营文化体现为权力高度集中,信息渠道单一,呈现出官僚型、有效型文化特征。在经营中,私营企业注重短期利益和技术模仿,忽视重大技术创新,这些与私营企业文化特性存在密切关联。文章在探讨影响机制和激励效应的基础上,认为促进私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解除市场壁垒强化竞争,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以及培训以提高私企员工素质等。  相似文献   
7.
科技产出不仅受投入资本和研发人员数量影响,也受投入结构影响。通过收集我国1990~2012年间科技产出、投入总量和结构数据,运用生产函数分析了投入结构对科技产出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支出、试验发展支出、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研发人员等比例扩大对科技产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应用研究支出、政府科技投入、高校研发支出、研究机构人员等比例对产出规模呈负向效应;研发人员与资本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研发支出、基础研究支出、机构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支出、试验发展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等比例提高对研发人员效率有正向效应,但对资金效率呈负向效应,随后,模拟分析了投入结构调整对科技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演变——基于湖北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变是经济增长和效率变化的结果。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总量、各产业的产出比例、资本效率和资本就业吸纳能力会发生相应变化,并且对就业产生影响。本文借助数理模型,探讨了各因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增加就业和提高投资效率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服务业曾经被认为是第三产业的同义语。2003年国家统计局根据2002年新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三次产业重新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通常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十五个门类。同时,该规定的附件把农、林、牧、渔服务业明确列入第一产业,从而使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在这一个方面出现了差别。由于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不大,故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在基本范围方面是一致的,在数量上的差别不明显。为便于分析,本文将第三产业视作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矿石供需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世界主要经济体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上升,导致今年初全球铁矿石价格比2004年上涨71.5%,而同期我国国内铁矿石供给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的需求,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遭遇到极大的资源瓶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铜铁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世界与中国铁矿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建立了中国铁矿石供需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铁矿石供需缺口进行研究,并从国家长远铁矿石战略的角度,提出中国当前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