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到房子失去土地",其实不只是失去了土地,也会失去了对土地的归属,失去了对土地的认同,失去了自我.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水的问题有几个不足,首先是蒸发量非常大,其次是降水量不足,再次是地下渗透非常厉害,还有污染特别厉害,而且水源极其不足,这都是北京面临的很严峻的水的问题.北京做水景要特别谨慎,因为缺水,某些所谓的水景靠着污水河或者臭水坑到时候做出来就不算是水景了,号称水景的污水或者臭水坑没法维持,物业管理费根本承担不了,结果使自己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和中央台焦点访谈提到的“大青海”观和“候鸟”论,是我在去年盛夏青海国情考察时即兴而发的,没有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有不当之处里指正。我主张“大青海”观和“候鸟”论,是把青海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来考虑,考虑青海在中国整个版图中的作用,考虑其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长江中下游发生的特大洪灾也证明了,中国两河上游对下游的重要生态环境意义,青海的地位必须放在中国的整体版图来考虑。而人才问题也是如此。它必须在一个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市场来考虑,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都要求他们必须是自由的,必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建筑或景观设计师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甲方或同行的评议。专家们要求作品要有特色,更具体地说是要体现所谓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而当我们苦苦追求这种“特色”或评判者认为作品具有的特色时,实际上特色已同我们擦肩而过。这就是为什么大江南北所谓特色建筑或城市大都不是设计师们的功劳的原因,实际上,那些泛滥成灾,作为特色来追求的建筑和景观不但没有美化我们的城市,反而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丑陋、杂乱和千篇一律。于是乎,追求特色的呼声日益高涨,设计师们的责任也日益加重,苦难日渐其深。  相似文献   
5.
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女子们一直都有着缠足的传统.因为一双“大脚”是未开化和乡村气的象征。在画师的笔下,经典的中国美人都有着一双小脚、一对平胸,这与强壮、健康的农村姑娘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谨防城市建设中的“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的改革开放,使亿万中国农民甩掉笠帽,进入城市。中国社会正迅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过渡,同时城市建设正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建设过程。从未有过的经济实力,象一把双刃利剑,在雕塑着我们下一个世纪半数以上中国人所要居住的生活环境——一个令...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浅山地区是大都市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地区,其农村由于区位、自身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的不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内部空间差异。本文基于北京浅山农村地区存在内部空间差异的假设,利用村一级的详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相应的空间数据库,提取、构建影响北京浅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因子体系,利用改进的聚类分析模型对该地区农村进行了类型划分,将这一地区的农村划分为典型农村、远郊型、近郊型、城市化型四种类型,并根据各类型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分析,提出浅山区农村城镇化与产业升级的一般序列。  相似文献   
8.
当代城市建设需要一场革命,大脚的革命。这个革命有两个关键的战略,第一,"反规划"解放和恢复自然之大脚,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模式,建立一套生态基础设施;第二,必须倡导基于生态与环境伦理的新美学——大脚美学,认识到自然是美的,崇尚野草之美,健康的生态过程与格局之美,丰产之美。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的重要自然系统 ,具有众多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开发往往导致湿地功能的退化 ,为达到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目的 ,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在快速城市化条件下面临土地、资金和劳动力重构的挑战.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探讨即将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提出把土地开发经营方式、农村管理体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合作模式和土地使用权股份的形式,维护各方利益和社会公正,有步骤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